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我国首个橄榄油膳食健康调研报告发布
2014-05-23 09:44: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我国首个橄榄油膳食健康调研报告发布

建议用适量橄榄油替换部分日常其他用油,烹饪大师研发橄榄油三道菜同时推出

□ 本刊记者 王向龙/文

   4月18日,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橄榄油高峰论坛上,我国首个《中国市场橄榄油与消费者健康及使用需求联合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根据多个城市实地调研及分析结果,建议国人适量增加橄榄油摄入,替换部分日常其他食用油。

    报告给出这一专业消费建议的理由是,这一方面有利于植物油消费多样化,有助于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和适量减少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促进膳食脂肪酸摄入平衡;另一方面有益于增加橄榄多酚等活性物质的摄入,减少过度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

    据介绍,此次调研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与欧丽薇兰国际橄榄理事会认证实验室合作完成,历时一年,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个调查点约20万人。调研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达10年对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健康的持续关注与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膳食中主要食物消费量、膳食脂肪和主要类型脂肪酸的摄入情况,借助国际橄榄理事会(IOC)全球智慧平台和国际先进的橄榄油检测标准与方法,充分研究地中海膳食与我国膳食结构的异同后得出了切合国情的食用油消费主张。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日益严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任张坚介绍说,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流行,与膳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中国居民营养监测数据显示,有65%的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20%~30%推荐量的上限。膳食中,畜肉类食物、植物油的消费量快速增长,全谷类食物摄入大幅下降。这种膳食结构的转变虽然为改善贫血、低体重等营养不良问题作出了贡献,但也促成了多种慢性疾病的流行。

    而近20年来,以橄榄油为主导的地中海膳食,对超重、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备受关注,采用地中海膳食模式的人长寿几率比采用其他膳食模式的人高出20%。IOC油脂化学委员会主席康特介绍说,橄榄油是地中海居民最重要的脂肪来源,油酸作为橄榄油最主要的脂肪酸成分,对膳食整体平衡以及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与西方国家居民膳食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不同,我国城乡居民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供能比例在6.0%~9.0%之间,低于10%的膳食建议量上限。”中科院外籍院士、丰益全球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蔡南海指出,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食用植物油种中亚油酸含量较高,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建议摄入量的上限,导致了体内膳食脂肪酸失衡,为慢性疾病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橄榄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含有80%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同时含有丰富的橄榄多酚、角鲨烯、维生素E等植物活性物质,因此在日常膳食中适量增加摄入,有益于促进国民体质健康的提升。

    “橄榄油正成为全球食用油消费趋势。”与会专家称,由于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国际、国内的食用油巨头纷纷加入到中国市场的竞争行列,目前我国是(除欧洲外)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橄榄油进口大国。粮油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橄榄油进口量连续5年保持几何级数量递增,国内橄榄油产业年均增长幅度逾60%。但是对橄榄油的科学选购与食用,国内消费者还存在不足。

    橄榄油知名品牌欧丽薇兰总经理陈波也认为,目前国内消费者对特级初榨橄榄油的认知多为凉拌使用,其实它也适用于高温短时类的中式菜品中。橄榄油在高温时化学结构仍能保持稳定,可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食物营养成分免遭破坏,并防止食物吸收过多脂肪。 

    为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橄榄油烹制食品的美味和魅力,促进国人膳食健康,欧丽薇兰积极发挥品牌使命,联合中国烹饪大师、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周晓燕教授,将橄榄油营养优势和中式烹饪的特点充分融合,研发了三道以特级初榨橄榄油烹制的经典佳肴,在论坛上正式推出,呈现给消费者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消费指南》2014年5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