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野生蜂蜜更营养吗
2014-06-24 10:27:35 中国质量新闻网
王向龙/文

  最近,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播出,野生蜂蜜受到消费者的格外关注。在淘宝网上,不少网店力推野生蜂蜜——西藏野生蜂蜜、林芝野生蜂蜜、野生土蜂蜜、纯天然野生蜂蜜……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不少产品打着“原始提取,无任何人工成分”、“天然野生”的旗号,吸引了不少买家。在一家名为“西藏足迹“的网店里,宣称与《舌尖上的中国2》一样采用树上自割的野生蜂蜜,其销售价格为398元/瓶,网店的销售记录上显示已经售出24件。同样,在其他的一些网店里,各类野生蜂蜜尤其是来自云南、长白山等一些偏远地区的产品,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野生蜂蜜到底有多珍贵,其味道和营养比普通蜂蜜更高吗?

  野生蜂蜜有特殊营养吗

  据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董捷介绍,人们日常所食用的蜂蜜,是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得花蜜在蜂巢中酿制而成。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外,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约占65%~80%;蔗糖极少,不超过8%;水分16%~25%;非糖物质、矿物质、有机酸等含量在5%左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酵素、芳香物质等。新鲜成熟的蜂蜜,为黏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另外,蜂蜜的颜色从水白色到深琥珀色,差别较大;由于蜜源植物的品种不同,蜂蜜具有不同花的特殊芳香。

  “野生蜂蜜其实就是野生蜜蜂产的蜂蜜而已,和普通蜂蜜相比,野生蜜蜂采的花可能会不同,所以味道或许会有些不同。”董捷表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野生蜂蜜比较常见,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野生蜜蜂数量锐减,野生蜂蜜也就不常见了。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由于野生蜂蜜没有人为加工程序,蜂蜜中会有含量极低的其他杂质,这在不同的蜂蜜中可能会有不同。许多人相信这些微量物质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发现和证实这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这些‘杂质’的存在,味道上可能会有差别。”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很多野生蜂蜜未必是真的野生蜂蜜。蜂蜜是一种很容易“造假”的食品,如果把养殖的蜂蜜作为野生蜂蜜来销售,从产品成分上是很难判断的。从科学的角度看,蜂蜜就是一种食品,首要的是安全性和营养,是否为野生并不重要。人们对野生蜂蜜的青睐,更多的是一种对“天然”、“野生”的过度追捧。

  对于某些野生蜂蜜打着“清热泻火”、“软化血管”等功效吸引消费者的现象,董捷指出,蜂蜜只是一种食品,不同种类的蜂蜜之间营养价值上的差别并不大,所有蜂蜜都有润肠作用,其中的单糖容易被人体吸收,更适合老人和消化不良者。

  野生蜂蜜是否安全

  “野生蜂蜜是否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很多网店里,不少消费者留言询问的也是野生蜂蜜的安全性。

  据介绍,蜜蜂酿造蜂蜜的来源主要是花蜜,但在蜜源缺少时,蜜蜂也会采集甘露或蜜露,因此,蜂蜜分为天然蜜和甘露蜜两种。

  天然蜜就是蜜蜂采集花蜜酿造而成的,它们来源于植物的花内蜜腺或在外蜜腺,通常所说的蜂蜜指的就是天然蜜,又因来源于不同的蜜源植物,分为某一植物花期为主体的各种单花蜜,如荔枝蜜、刺槐蜜等。

  甘露蜜是蜜蜂从植物的叶或茎上采集蜜露或昆虫代谢物——甘露所酿制的蜜。蚜虫吸取了植物的汁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吸取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糖分,然后把多余的糖分和水分排泄出来,洒在植物的枝叶上,蜜蜂就以它为原料酿造成甘露蜜。

  董捷介绍说,绝大多数的花是无毒的,但是也有少数种类的花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蜜蜂采集到这样的花粉所产生的蜂蜜,就会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也就是说,如果刚好碰上蜜蜂大量采集了这类植物的有毒花粉,而蜂蜜又是未经处理的“原生态产品”,那么就可能有一定危险性。据了解,关于食用野生蜂蜜导致中毒的情况,媒体曾有过一些报道。

  “野生蜂蜜未经稀释,跟大规模养殖的蜜蜂产的蜜,以及经过工业处理的蜂蜜相比,遇到有毒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此,对于蜂蜜产品来说,野生的、纯天然的,却未必就是安全的。

  怎样食用最科学

  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食用适量蜂蜜,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用冷开水冲蜂蜜饮用,能消暑解热,是很好的清凉保健饮料。对于市场上蜂蜜的选择,专家给出6种方法:

  看光泽和黏度 好的蜂蜜色泽清透,光亮如油,晃动蜜瓶时颤动很小,停止晃动后挂在瓶壁上的蜜液会缓缓流下。

  闻气味 优质蜂蜜甜香,不同的花蜜冲泡后可闻到特有的花香味。

  倒蜜瓶 优质蜂蜜由于含水量低、质感黏稠,如果将密封好的蜜瓶倒置,会发现封在瓶口处的空气很难上浮起泡。

  拉“蜜丝” 用小汤匙搅起蜂蜜向外拉伸,优质蜂蜜通常可以拉出细而透亮的“蜜丝”,而且丝断后会自动回缩并呈现球状。

  尝味道 优质蜂蜜入口甜腻,部分蜂蜜后味微酸。

  蜂蜜虽然是滋补食品,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情况不同,对蜂蜜也不能食用过量——

  食用量 每次最好在25~50克,一般不要超过100克。否则人体将无法吸收过多营养,还有可能引起轻微腹泻。

  食用方法在蜂蜜营养成分中酶类尤其是淀粉酶对热极不稳定,会因为蜂蜜特有的香味和滋味受到破坏而挥发,抑菌作用下降,营养物质被破坏。因此,蜂蜜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后食用,也可调入豆浆、牛奶、稀饭中,还可以涂抹在食品上,但切忌高温,以水温不超过60℃为宜,否则,蜜中维生素和酶将受破坏。

  食用时间蜂蜜一般在饭前1~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食用比较适宜。但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则应根据病情确定食用时间,以利于发挥其医疗作用。

  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蜂蜜对胃酸分泌有双重影响,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时,食用适量蜂蜜可起到调节作用,使胃酸分泌活动正常化,如在饭前1个半小时食用蜂蜜,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如在食用蜂蜜后立即进食,会刺激胃酸的分泌;温热的蜂蜜水能使胃液稀释而降低胃液酸度,而冷的蜂蜜水能刺激肠道运动,有轻泻作用。

  《消费指南》2014年6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