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纲要》落实努力建设质量强省
——访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黄维礼
本刊记者 刘文镇 特约记者 任劭吉吉
质量强国展宏图,品牌福建谱新篇。质量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质量,谈不上品牌、发展和竞争。在福建省质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2011年福建名牌产品之际,本刊记者来到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采访了局长黄维礼,在这里记者看到在省局党组领导下,福建省质监系统紧紧围绕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大力推动建设质量强省,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伟蓝图,将质量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质量发展的新窗口,是指导未来10年国家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黄维礼高屋建瓴地指出,“省质监局对《纲要》学习贯彻非常重视,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部署了22项活动,结合去年省政府出台的质量强省意见,按照省政府倪岳峰副省长提出的‘三结合’要求,全面推进全省质监工作。”
强化检测抓质量
“抓质量是质监部门的首要职责,也是贯彻落实《纲要》和质量强省意见的基础性工作。”黄维礼认为,“质监部门履职过程中,技术是支撑和优势,而强化非技术措施,也是提高监管有效性的有力举措。”他介绍道,技术检测是精确把关产品质量、加强行政执法力量约束和提升企业家道德的有力武器。在监管及服务中,质监部门要注重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技术检测水平,深入研究企业、行业发展动向,突出事前预防抓质量,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并培育主体责任意识强的企业。同时,加快制度创新,通过非技术措施提高监管有效性,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采取诊断帮扶式约谈,帮助企业找出产品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同样的问题二次发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使用维保单位,进行预警式约谈,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对重点行业,进行协会、企业集体约谈。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用心约谈,有力地促进企业质量主体意识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打造平台强质检
“提高履职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强质检保障力,是贯彻落实《纲要》和质量强省意见的关键。”黄维礼总结道,“省质监局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升级需求,提升检测能力。”据介绍,福建省质监局十分注重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产品生产许可、监督抽查、质量评价、安全追溯、缺陷产品召回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发挥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作用和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作用,加强关键性技术研究,加快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在线检测、快速检测和计量校准方法研究,加大对食品非法添加物等社会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检验检测方法攻关力度,不断提升质量监管科技含量和全程监管水平。积极抓好计量院“国家质检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建设,抓好《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等填补国际空白项目的推广应用,积极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服务经济促发展
“贯彻落实《纲要》和质量强省意见,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放松,不断强化促发展的推动力。”黄维礼说,“省质监局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出台一系列服务经济、扶持企业发展的举措,收到良好成效。”近年来,福建省质监局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持续推进品牌战略,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快检通道”,实施靠前服务和保障,提供预约、延时和驻点等检测服务,把好特种设备原材料进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关,多次排除重点工程项目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有效服务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项目建设。注重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开展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园艺业4大主导产业和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9项重点特色产品农业标准化体系研究。推出20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新举措。坚持扶优与打假并举,深入开展“金质亮剑”、“关注民生、计量惠民”、“质监进社区、工厂”等活动,加大了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力度。
“贯彻落实《纲要》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不断提升质监事业发展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黄维礼总结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品牌》2012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