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 促进科学发展
2012-08-02 15:53: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 施文

   日前,国务院发布《质量发展纲要》,对品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强调要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贯彻落实这些重要措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品牌战略的有力实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品牌创建 增强竞争实力

   品牌是企业素质、信誉和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素质和国家、地区整体形象和经济实力的有力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竞争力大小是由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决定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越多,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就越强。没有自己品牌的产品是低层次的,没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增强品牌创建能力,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从国家来说,品牌是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国家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的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又是品牌的竞争。从地区来说,品牌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依托。福建晋江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率超过26%,2011年,成为福建省首个生产总值千亿元县。晋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从而铸就了全国闻名的“晋江经验”。对企业来说,品牌就是命牌。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品牌如同储蓄账户,当她知名度越来越高时,其享受的利息也越来越多。

    发展品牌经济  提升国家形象

   品牌折射的是经济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产业乃至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发展品牌经济是提升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经济大而不强,更多的是处在世界经济加工厂位置,生产的低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相当稀缺,又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企业只能采取OEM制造方式,处在全球产业链最低端,赚取的是微薄的加工费,生产的许多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产值和利润完全不成比例。我们要出口60多件OEM的衬衫,才能买得起一件boss衬衫;我们要出口10亿件衬衫,才能买得起一架空客A380飞机。要下大力气、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方式集约化、经济发展品牌化。发展品牌经济是振兴民族品牌的迫切要求。民族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民族品牌还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我国90%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国外品牌在化妆品市场占有了75%的份额。我国自主品牌、民族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追赶过程。发展品牌经济是做强企业、做大产业的关键。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特权,也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只有树立并不断巩固自己的品牌,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利益最大化,才能使企业永远处于高端运行的状态,达成企业做强、产业做大的愿望。

    实施品牌战略 促进经济发展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工作,2008年就设立了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目前已完成两届评审工作,共有7家企业获此殊荣。但是,福建省品牌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海西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在缺乏家喻户晓的高知名度行业“领军”品牌,特别是缺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度的国际知名品牌。要想在世界级品牌全球化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制定长远战略,形成长效机制。要做好“五子”工作:即“法律”定调子,政府举旗子,企业拓路子,媒体吹号子,民众看牌子。就是要加紧品牌价值标准的制定和品牌价值测算机制的建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形成合力,高举品牌经济大旗,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心无旁骛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媒体大力宣传民族品牌,营造民族品牌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让全社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品牌健康发展。要锲而不舍,打持久战。做品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战略眼光,需要付出艰辛努力,除了扎扎实实地提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用户口碑之外,没有捷径可走。要夯实质量之基,塑造品牌形象。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品牌研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切实维护企业和品牌的声誉。要着力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注重品牌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内核,是产品形象的基础,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品牌无止境,任何品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要像经营运作有形资产那样经营运作品牌,使品牌不断增值,做好品牌延伸工作,实现品牌效应最大化,充分发挥品牌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

    《中国品牌》2012年7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