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中海集运:绿色创新 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2-08-02 16:15: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启超

   再过两个月的时间,第五届世界环保大会将在首都上演一场绿色的饕餮盛宴。届时污染重、耗能高的行业将再次成为人们聚焦的领域。不得不提的是,航运业的污染和能耗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下显得并不乐观。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放的氮氧化物气体中30%来自海上船舶。2010年,全球船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12亿吨左右,约占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左右。预计到2020年,全球航运业将消耗4亿吨燃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75%。面对严峻的形势,世界各国的航运巨头采取了积极应对的举措,从而有效降低航运业给地球带来的破坏系数。作为中国航运领头羊的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不待扬鞭自奋蹄,主动把握时机,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低碳环保之路。

   众所周知,航运企业属于油耗大户,在航海运输中,油耗占到运输成本的40%,在油价上涨、航运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省油确实是个大学问。中海集运在节油问题上则采取了推行“大型船舶主机超低负荷运行”的措施。这一点最先体现在新船制造上,中海集运对中国国际管理的新出厂船舶进行持续监控,与中国国际密切沟通。其中,在14100TEU船舶的增压器安装了CUT-OFF系统,这样一来,使得船舶超低负荷运行,实现了40%MCR常态化运行。与此同时,对符合超低负荷运行条件的船舶适时推进30%MCR运行。

   自2009年开始,中海集运就开始进行大型船舶主机超低负荷运行的探索,在此期间,企业健全专项工作管理体制、机制,采取积极、稳妥、科学、务实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制度、完善统计、落实责任、跟踪管理,经过持续探索、改进。所以在短短两年间,中海集运的船舶节油显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从另一角度来说,与航运业息息相关的码头建设对于航运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最近几年,世界各地都提出了建设“绿色码头”的发展战略。中海集运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船舶使用岸电、参与“绿色码头”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全球行业前列,创造多项第一。公司投入巨资,在每艘大型集装箱船上投资将近40万美元安装了岸电接收设备,境内订造的40艘4250TEU以上大型船舶中,有33艘装备了AMP设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细节决定成败,的确是这样,中海集运不仅仅把绿色应用在企业生产和技术方面,在日常管理方面也做的面面俱到,在中海集运的办公大楼里,所有的电梯都采用了节能技术,并在公司成立专门的节能减排小组,为公司的发展拉起了一条“绿色屏障”。

   随着“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的规划出台,我国的“绿色航运”旅程又走远了一些。“节能减排是国有企业的任务,但不是一项单独的任务,更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企业战略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中海集运总经理黄小文曾说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情景是中海集运希望看到的,也是乃至整个航运业期待的美好。但至于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能不能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关键要看起航的准备,要看是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是否关注绿色发展。而就目前来讲,中海集运绿色创新,不待扬鞭自奋蹄,说明了中海集运已经踏上了绿色征程。

    《中国品牌》2012年7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