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吉吉
近日,备受瞩目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温家宝总理出席可持续发展大会时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世界都更加关注中国能否实现“绿色崛起”之际,中国政府把“绿色经济”战略写入“十二五”规划,显示出中国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
的确是这样,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全球低碳的呼吁,绿色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实力比拼的标志之一。我国作为经济大国,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企业来讲,新华联集团无疑见证着这一历史环境的转变。企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际贸易型企业,华丽转身,成为了崛起于三湘大地、驰骋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多元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新华联不仅创造了年营业收入351亿元的传奇,更演绎了多元发展中低碳前行的精彩。
新华联集团创立于1990年10月,历经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形成地产、化工、矿业、陶瓷、酒业、金融、石油等多个产业板块。多元化的格局着实为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更多压力,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可以允许众多的儿女做医生、律师、作家等不同职业,但必须都要统一遵守职业道德和恪守人格。那么,新华联是怎么做到的呢?
产业贯穿
新华联深知,要坚持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和举措贯穿到产业结构中,做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新华联集团的品牌家族中,东岳化工首当其冲,与清华大学成功合作研发出东岳系列——绿色环保制冷剂等高科技含量产品,目前已达每年生产25万吨的规模,为保护臭氧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清洁生产机制(CDM)项目每年实现HFC23减排864吨,约合二氧化碳1010万吨。
另外,新华联将绿色发展贯穿在其他产业过程中也有不俗表现:房地产开发运用的是生态新理念,使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对生活用水与垃圾、房屋采光、通风、采暖、降噪、防震等进行优化处理;旗下的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加强技术改造和热能利用,利用窑炉尾气进行陶瓷干燥,全年节约标煤11357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9748吨、二氧化硫283吨、烟尘106吨、煤渣2840吨。该公司对废瓷片进行回收利用,每年节约瓷泥1.2万吨。公司还建立了零排放工程,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全年节水近40万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新华联还专门成立了水电环保公司,进行推进清洁能源的投资开发。目前,集团在云南、湖南等地控制水电、风电及其他CDM项目近10个,总规模为2500MW,年减排二氧化碳排放达800万吨。
治理为先
在新华联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中,化工、陶瓷、房地产、矿业等行业多属于污染重点行业,所以,废物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化工产业中,新华联通过对各种尾气、废渣的回收利用,实现废水、废气、废液、固体废气物再利用总量达数十万吨。而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新华联通过对废瓷片进行回收利用,每年节约瓷泥1.2万吨。公司还建立了零排放工程,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全年节水近40万立方米。
截至目前,新华联将这些高危行业的污染系数通过治理降到了最低,以东岳化工为例,企业累计投入近3亿元治污,生产厂区犹如美丽、优雅的花园,每年吸引许多同行业者参观学习。
全面执行
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新华联能够多管齐下,取得各产业的效益共赢,更多的取决于企业全面的执行力。从集团的日常工作到项目的规模治理,无一不融入环保的发展理念,突显出新华联高度的环保责任意识。对此,集团制定了节约行为准则,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组织开展节水、节电、节纸等活动。同时,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的规定,要求办公场所环境温度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集团总部还建立了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实行文件网上流转,节约人力和耗材。
新华联在执行投资的德丰矿业公司项目时,为了杜绝选矿厂的水污染,集团增加投入1200多万元,修建了长达1公里的山体排放尾矿隧道,将尾矿库工程修建在沙河子王山村,确保商洛城市饮用水的安全。公司征地安排专人填埋矿区生活垃圾,避免人为的环境污染。
整体来讲,新华联在走过的二十多个春秋里,以多元化产业模式的发展使企业痛并快乐着,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新华联董事长傅军曾多次表示:企业要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力争在2020年实现年营业收入1000亿元、拥有10家以上上市公司、打造10个以上的过硬品牌。
《中国品牌》2012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