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吉祥看昌吉
——新疆昌吉打造“美食文化之都”、“宜居创业之城”品牌发展纪实
本刊记者 梁明
“品美食、赏花儿”,9月16日~25日,“中国(昌吉)第六届美食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名宴摆台、“花儿”演唱、绝活表演、民族服装服饰展示,还有昌吉回民小吃挑战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各色伊斯兰风情在新疆昌吉市热情上演。
追着第二届亚欧博览会举办美食文化旅游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何永慧有着深远的谋划。亚欧博览会刚刚落下帷幕,国内外许多大企业、大集团还在当地寻找更多商机,此时举办美食文化旅游节,可以吸引亚欧博览会的客商与游客到昌吉游玩、参观、考察,为昌吉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昌吉的城市影响力。而且,昌吉市在本届亚欧博览会上一举揽下19个项目、106.43亿元,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庆祝的盛会。
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率先发展城市,近年来昌吉市受惠于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政策,大力实施“文化名市、生态美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在昌吉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昌吉人像这里坚韧不拔的胡杨树一样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使得昌吉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昌盛吉祥看昌吉,请八方来客到昌吉实地体验一下,或许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天时地利物华天宝
昌吉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卫星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昌吉历史悠久,古为“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要塞,素有“西域咽喉”的美誉,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距乌鲁木齐市35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公里,115省道、北疆铁路和乌奎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成为东联西出的黄金通道和桥头堡。
纳天山之灵气,汲大漠之膏泽,昌吉市资源丰富,物产丰盈。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有煤、铁、金、硫磺、白矾、芒硝、石灰石等。境内水储总量19.88亿立方米,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优秀城市。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使昌吉市成为最适宜种植番茄、葡萄、小麦的地区之一,是新疆重要的粮油、奶业、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昌吉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浑为一体。南部千仞天山,亘古冰川,消融的雪水直流而下,滋润着万顷良田;中部平原禾菽弥望,棉海千里,大有“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之景象;北部大漠粗犷神奇,阆苑仙境,梭梭、红柳、原始胡杨林以及虚幻缥缈的海市蜃楼引人入胜。以南部天山自然风光、中部农家乐民俗风情和北部大漠探险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和以宁边古城、回族花儿、清代粮仓等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构成了昌吉绮丽自然风光与悠久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优美画面。
多元文化兼收并蓄
昌吉市虽为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塔尔等其他民族居民亦为数不少,多民族融合在昌吉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追溯其历史,昌吉曾是古丝绸北道一个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名埠,素有“旱码头”之称。这使得昌吉人有史以来即养成了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胸怀。
回民“九碗三行子”、粉汤油香、维吾尔手抓饭和哈萨克那仁、手抓肉,体现了昌吉各族群众的质朴、好客、包容与豪迈。以宁边粮仓为代表的“丝路农耕文化”,以“观音寻根·妙善老家”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恐龙博物馆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回民小吃街清真饮食和回族花儿为代表的地域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见证了昌吉这座城市的大美、包容与厚重。
说到文化,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何永慧难掩自豪之情。昌吉的地缘、人文、民俗历史的环境和底蕴都非常深厚,为了彰显和提升昌吉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这种软实力,昌吉已经领先一步提出了“文化名市”战略,并把“文化名市”战略放在发展战略的首位。何永慧说:“打造‘文化名市’,目的就是想进一步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宜居创业相得益彰
行走在碧水、蓝天、绿草、美雕相映成趣的滨湖河边,你不禁会忘却繁华都市的纷繁芜杂,投身于这世外桃源的神定气闲。昌吉市打造的这项滨湖河生态景观工程采用文脉和绿脉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手法,形成了四个主题特色公园和一个中央湖泊景观,全长蜿蜒近10公里,犹如一条城市玉带,成为昌吉新老城区的分界河和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昌吉市始终致力于打造“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中等宜居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何永慧表示,昌吉市正努力把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到历史、文化、个性、魅力的角度上来。
老城区深入挖掘历史和民俗文化资源,将历史、地域、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像凝聚了昌吉大街小巷名吃名菜的回民小吃街,就是用有形的美食和特色建筑物化了昌吉回族饮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遗存。
新城区则注重城市内涵建设,彰显城市现代感,加快行政文化、商贸金融、教育会展、休闲居住等功能区块的建设。雄伟庄严的政府办公大楼、“一笔一钥匙”的城市规划展馆,以及新疆唯一、全国一流的昌吉恐龙博物馆等无不向外界展示着昌吉日新月异的新面貌。
在昌吉的城市建设搞得如火如荼之际,昌吉的工业经济也异军突起。市域拥有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特变电工、中粮屯河、蓝山屯河等一批本土企业成为了国内同行业标杆,益海粮油、中粮集团、神华集团、娃哈哈、上好佳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强企业落户发展,崛起带动了以机电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矿产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集群。“昌吉制造”、“昌吉建设”、“昌吉效率”使昌吉成为全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排头兵和投资创业高地。
招商引资珠联璧合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昌吉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对外充分依托昌吉国家高新区、驻沪、驻闽联络处和各类会展平台,积极主动“走出去”,加大宣传推介和项目对接力度;对内创优投资发展环境,大力推行招商引资领导责任制、重大项目跟进制、责任追究制、重点项目挂牌保护和部门服务承诺等制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在一片“安商、亲商”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下,仅今年上半年,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24亿元,同比增长55%。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昌吉市又一举签订项目合同19个,总签约金额106.43亿元。其中,与四川汇通金控集团公司签订西域通联国际商业物流采购中心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20亿元;与美国欧麦加绿色建筑有限公司、成都三旺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集团签订合作项目12个,签约金额77.7亿元;成果类项目6个,总金额8.7亿元。
品牌发展成效显著
谈到品牌发展,何永慧表示,昌吉市已经大力实施“品牌兴市”战略很多年。作为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乌昌核心经济区域,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8个,占全疆总数的40%;新疆名牌产品39个,占全疆总数的13.2%,是全疆拥有品牌数量最多的县市。
昌吉虽然自身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何永慧也表示,昌吉在塑造地方品牌方面还比较薄弱,内地很多人不知道昌吉。因此,昌吉近几年也加大了昌吉地方品牌塑造的力度,期望其能在地方品牌的夹缝中异军突起。
昌吉回民小吃街被认定为全国首个“中华回民小吃名街”,“宜居之城、休闲之都、名吃之乡、花儿之地、观音故里”已成为昌吉市对外展示形象的城市名片。品牌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
如今,昌吉人就像他们的飞马城标所象征的那样,正以勇于担当、变革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平实稳定地继续开拓进取、一往无前!
《中国品牌》2012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