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撰稿人 书昶
在西方国家,人们常说企业换CEO就像“换机器零件一样简单”,其秘密在于西方企业具有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中国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选拔无非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眼睛向内”——在家族内部选拔;一条是“眼睛向外”——聘用职业经理人。
也正由于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民营企业通常聘用职业经理人打理,而在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采取父传子、父传女的传承方式。其实,这两种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你所选拔的人是否是合适的人。广宇集团的创始人王鹤鸣和儿子王轶磊的权力交接,就是“中国式”传承的“范例”。
在“血脉”中帮扶承送
广宇集团成立于2004年,2007年4月登陆深交所,是内地A股首家IPO上市的民营地产公司。据公司201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02.5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9元,同比增长111.11%。公司预计三季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30%~70%。
今年9月4日,广宇集团向社会公布,公司董事长王鹤鸣先生辞去董事长一职,选举王轶磊先生为新任董事长。王鹤鸣先生辞去董事长后,仍将保留董事职务。考虑到其作为公司的创立者,以其运筹帷幄的眼光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带领公司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取得的优异成绩,董事会将聘请王鹤鸣先生担任公司名誉董事长,为公司的发展及重大决策建言献策。本次董事长的调整,不涉及其他董事会成员及高管人员的变动。既是公司正常的新老更替,也是公司在团队稳定、战略清晰、经营环境更趋理性的情况下谋求长远发展的一种策略。
王鹤鸣的“交接班”理论是“扶上马,送一程”,早在交班前的六、七年,他就开始对儿子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尽早独当一面。新任董事长王轶磊为王鹤鸣之子,自2004年起就在公司工作,历任总裁秘书、证券部经理、董事会秘书、副总裁、常务副总裁、副董事长、总裁。作为“子承父业”的王轶磊,有着与父亲一脉相承的稳健和低调,他表示,将坚持广宇集团的既定战略,坚守90%以上的房地产主营业务,在房地产产业内做好结构调整。这些调整包括更多地为普通大众造房、更多地造实用型成品房以及跨区域的调整,特别是“成品房”之路的探索与成品房供应量的提升,将成为广宇集团未来的战略着力点。
王轶磊是在国家经济下滑、房地产调控日益严厉的情况下子承父业的,在新的形势下,能否为广宇集团寻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对此,王轶磊似乎胸有成竹:“我们公司一直坚持以杭州为中心,二、三线城市为主线,以开发‘产品精致、功能齐全、性价比高’的中小型普通住宅为主的发展策略,产品具有‘面积不大功能全,总价不高品质高’的特点,即使在目前的环境下,我们的商品房在杭州仍每周都有成交。下一步,公司仍将坚持以房地产为主业,同时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将会尝试债权加股权投资的收益模式。”
从“外脑”中寻求合力
事实上,财富二代接掌未来帅印,面临诸多难题,比如安抚老臣。在此问题上王轶磊则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商业谋略。数年前王鹤鸣身兼公司董事长、总裁数职,有意禅让总裁一职给王轶磊。当时他毕业后刚进公司。公司高管办公会议上,高层们主动提出,推举王轶磊继任总裁。但王轶磊力排众议,一再推辞,力荐公司老臣张金土。最终,张金土履新。
所以,从广宇集团的接班路径,不难看出家族企业要做好内部的调整,不仅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还需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寻找变革的合力。因为,一个家族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向制度,向管理要效益,积极构建一支由专业人士和自己家族成员组织的优秀混合管理队伍;合理分工,在专业领域要依靠和积极发挥专业人士的专业优势,形成互补;明晰产权是重中之重,明确所有权的分配,做到权责清晰,避免纷争。
接班人的选择归根到底是人才的问题,高水平的教育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将接班人能力指标提升到同创始人生命周期同样的高度, 较早确定接班人应具备的能力,并且按照孰轻孰重原则培养, 有利于家族企业储备人才以顺利完成权杖的交接,并利于从长远战略角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家族往往需要对下述议题达成一致意见:董事会的组成与遴选;在董事会中哪些议题需采取共识决策原则、哪些议题需采取多数决策原则;股东大会的权利;CEO的任命;家族成员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或不可以进入公司管理层;股权在家族内外交易的规范;股利分配与财务策略的规范等。这些世代传承的协议与共识,有助于化解世代接班所常会引发的争议,而民营企业长期成功的两个主要条件,也可因此有了稳固的基础。这两大条件就是:专业管理和家族继续当企业所有人的决心。
总之,家族企业是中国企业军团的一大主力。历史和经验证明,家族企业创业期的成功源于血浓于水的血脉,这种企业存在纽带关系将长期存在。企业要稳中求进的发展壮大,必须要将“血脉”和“外脑”紧密结合,才能更好保障一个企业的长久进步!
《中国品牌》2012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