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宏超
一度被称为“安卓手机市场里的王者”的HTC正在为生存而战。现在,HTC带着两款新手机卷土重来了。
与此前不同的是,HTC新品手机首次搭载了微软WindowsPhone8操作系统——HTCWindowsPhone8X、HTCWindowsPhone8S。HTC8X、8S的发布意味着HTC成为继三星、诺基亚之后第三家正式推出WindowsPhone8产品的手机厂商。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表示,这两款设备的推出对微软和HTC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们是首批最具代表性的Windows手机,而8X本身则是WindowsPhone中真正的英雄。
新品发布的时间非常微妙。在HTC新机推出前一周,苹果刚刚推出了iPhone5。过不了多久,三星的新机也即将面世。
新品自救
显而易见的是,HTC董事长王雪红已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HTC今后将减少新机发布,坚持走精品路线。这与之前分析师的意见不谋而合,也增添了公众对HTC未来的想象空间。
One系列是HTC计划的精品路线的第一批产品。HTC将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One品牌中,希望借助One来加强品牌形象,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分散资源。16GB版HTCOneX价格仅3000多元,却是一款配备极速四核超强处理器的安卓智能手机。
One系列或许有一个天然的老师:三星旗下的盖世系列。三星将其定位于旗舰智能手机,该品牌如今在全球热销,甚至开始抢占苹果的份额。需要注意的是,盖世系列整整发展了三代,才最终成为热销产品。而HTC从历史上来看,并不是一家有足够耐心的公司。
何况One系列正在美国市场遇到新的问题。以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代表的几大美国通信公司都只出售One系列的一个型号。这意味着如果你想买某款One系列的手机,必须指定固定的电信商,或者购买价格昂贵的解锁版本。尽管碰到了一些问题,OneX的业绩还是好于预期。这说明HTC选择的精品路线正在发挥作用。
问题还在于,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功能仅仅是选择手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一部分是用户体验,这意味着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目前HTC手机的电池性能一般,续航能力不强,而且HTC外观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苹果、三星等相比还有差距。
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说:“HTC在2012年推出的机型比2010年减少很多,这个战略还是成功的。如果单看One系列,对比过去HTC这么多年出过的产品,以推出后的100天为计算单位,One是我们历史最高的。”他表示,过去这种“机海战术”有它的历史原因,但是如果他们一直这样走下去的话,就会混入安卓的大洪流里。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育平表示:“HTC的样式比较单一,更新也比较慢,与三星等设计能力很强的手机厂商相比,有一些劣势。”在鼎好商城销售手机多年的张某也表示:“HTC多款手机在价位上相差很多,但在外观看起来几乎没有差别,这也让消费者产生了一些审美疲劳。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时对外观很看重,这时他们往往就会选择其他的品牌。”
现在,谁也不知道HTC新发布的这两款手机,能否引起公众的兴奋?不过,至少从外观上新机型确实颠覆之前HTC的传统形象。
衰落之谜
对于HTC来说,核心技术的缺失更是在喉头的一根刺。由于缺乏自主核心技术,HTC必须依靠资源整合与合作。当初HTC敏锐地捕捉到了安卓的机缘,成为智能手机的引领者。但当大厂家纷纷加入安卓阵营后,销量下降是必然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HTC现在所掌控的核心技术大部分集中在用户体验的层面,而非操作系统和芯片技术。谷歌掌握着Andriod系统的核心技术,HTC每卖出一台安卓手机,就需要向谷歌支付部分专利费用。HTC芯片短缺,不得不依赖高通等大公司。甚至零部件也不完全在HTC的掌控之中。HTC的多款手机使用三星的屏幕。而一旦三星屏幕出现短缺,HTC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补充货源。
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表示:“HTC对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存在的,但更大的问题是没有核心竞争力。比如说三星的手机显示屏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手机显示屏领域,三星对其他的对手必然进行控制。大企业对这方面都有一定的敏感性。”
专利积累不足也拖了HTC的后腿。2009年,一家名为IPcom的公司向德国法院起诉,要求禁止HTC手机在德国销售,最后的结果是一款HTC手机不再在德国销售。2011年12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决,将禁止HTC销售侵犯苹果专利的部分智能手机,禁令于2012年4月19日生效。
虽然目前该事件基本达成和解,但已延滞了HTCOneX与EVO4GLTE等新品约半个月的上市时间。加之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市场的低迷,也使得HTC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销售低于预期。
今年6月,诺基亚又向ITC提出申诉,指控HTC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零部件侵犯了其专利。ITC宣布对HTC发起“337调查”,调查涉及HTC总公司以及HTC美国公司。苹果等公司专利诉讼的目的不仅仅是侵权赔偿,更重要的是把HTC排挤在市场之外,从而避免它带来的竞争。
更可怕的是,HTC在全球市场上遇到的对手和过去远不是一个数量级。苹果和三星的强势竞争,尤其是iPhone4的发布,严重冲击了HTC产品的市场地位。今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手机出货达到9043万台,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升至21.6%,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手机市场龙头的地位。HTC则从去年11月的15%下滑至13.7%。苹果、三星、诺基亚都拥有强大的实力和深厚的底蕴,对市场有着长期而稳定的占有率。苹果的软硬一体化模式、三星的垂直产业链的模式,都不是能够轻易效仿的。
相比之下,HTC是一个年轻的华人品牌,其公司以代工起家,虽然一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但是想单方面与苹果等抗衡,显得力不从心。在电信专家项立刚看来:“HTC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剧烈的下滑,就是因为受到了iPhone以及三星的盖世系列的挤压,在夹缝中HTC的产品又没什么自己的特色,所以相对被动。”
在全球最大的中国手机市场也好不到哪儿去。坚持中高端策略的HTC,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此前,HTC一直将发展重点放在欧美市场,忽视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直到2010年才以HTC品牌在内地销售智能手机。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王颖说:“HTC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一直不算高,它进入大陆市场后一直都是3%左右,没有太大的变动。”鉴于HTC是一家中国台湾公司,这一决策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尴尬在于,在普通消费者心中,三星与苹果产品是高端产品的代表,对于HTC偏高的定价,他们多数不愿意埋单。在高端用户看来,同样的价位不如去买苹果和三星的产品。因为无论是使用体验还是产品质量,HTC都与这两者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中低端用户来说,HTC与华为、中兴等国产品牌的手机相比又不具有价格优势。但若像华为、中兴等品牌那样推出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机,HTC又表示在成本上输不起。
结果是可以想象的。陈育平表示:“HTC没有打好国产手机这张牌,在消费者看来,国产手机目前一般都集中在中低端领域,性价比比较高。和这些手机相比,HTC的竞争力很低。”项立刚则认为,HTC对市场的变化缺乏敏感,手机市场有高端产品的生存空间,也有中低端产品的生存空间。现在中低端的手机厂商已经将智能机做到千元左右甚至千元以下的价格,所以HTC已经基本失去了这个市场的话语权。
收购计划
与众多企业走出困境选择的方法类似,HTC第一步也想到了收购解局,它现在手握大把现金。
去年10月周永明曾公开表示,HTC正在考虑收购更多的媒体和内容公司,以加速实现使公司跻身全球最著名智能手机品牌行列的抱负。他说:“拥有领先技术已经不够了。我们必须提供涵盖硬件、软件和内容三方面的综合体验。用户真正关心的其实是日常体验。”
HTC已经收购了大量的内容供应商,其中包括去年以3000万英镑买入的英国流媒体视频公司SaffronDigital,以及用4000万美元买入的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游戏公司Onlive。HTC还出资1000万美元,将台湾地区在线音乐服务商KKBox10%的股份揽入囊中。周永明表示,HTC还可能发起更多的收购交易。但他又说:“HTC不打算以收购方式获得自己的操作系统。”
但HTC对消费领域的投资一直未能结出硕果。HTC近日宣布OnLive已经完成了一项资产重组,原因是“缺乏运营资金,且无力筹集新资本”。HTC在2011年2月份向OnLive投资4000万美元。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意在为HTC智能手机引入更多网络游戏。OnLive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为PC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后于2011年底开始为安卓平板电脑和手机提供游戏。不过由于基础设施成本高企,OnLive被迫展开重组,导致其未能实现盈利。OnLive近期宣布,公司已经被一家未公开身份的公司收购,但是作为重组计划的部分内容,OnLive的部分员工已经被裁掉。
HTC还宣布将斥资3540万美元对硅谷企业应用创新公司MagnetSystems(下称Magnet)进行战略投资,收购其17.1%股权。HTC在声明中表示,此次投资将有助于“HTC增强对移动企业客户社交、移动和云服务业务方面的能力”。Magnet研发的平台将为HTC提供“完美的应用和服务平台,从而有利于吸引未来的企业客户”。
从2010年6月到2011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内,HTC共斥资240亿元新台币,收购或投资了如美国无线通讯技术厂商ADC等10家企业。
意图非常明显。HTC想从单纯的硬件厂商切入到云端、软件行业,并且想要掌握更多的专利,以在今后的竞争中获取优势。但由于并购之后的磨合需要时间,而且外界竞争环境的变化太快,这些投资与收购还并未与HTC融合成一体,形成统一的竞争力。
HTC逆袭
HTC最新的动作是,开始实行新的定价政策,以期能够利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抢占市场份额。
不难判断,HTC要改变营销策略了。
2009年,HTC用“QuietlyBrilliant”取代“SmartMobility”,成为公司全球营销战略口号。谦和而卓越,低调见奢华,这是许多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追求,也正预示着HTC从代工厂向高端品牌的转化之路。但其营销推广路线也一直走着低调路线就让人费解。不过为了在智能手机市场重振旗鼓,HTC正在准备抛弃“谦和”的风格。
任伟光表示,“在相同操作系统下,硬件厂商必须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他认为,安卓是一个公开的平台,硬件厂商比拼的就是硬件实力。但在硬件同质化的前提下,硬件厂商必须要把自己的差异化更突出。配置不一样,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自然就不一样。
HTC全球销售和营销总裁詹森·麦肯泽表示,HTC近期已经加大了广告投入,通过音效、摄像头和设计等元素突出品牌形象。麦肯泽在纽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要更大胆,不能安于现状。我们正在转变营销策略,直接与用户展开沟通。”
如果一切就像他说的这样,那的确意义重大。希望这能真正成为HTC崭新的篇章,而非若干年后批评它的脚注。
《中国品牌》2012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