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在此背景下,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发布“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优化品牌成长环境。
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依法获取知识产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加强对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舆论环境。定期表彰一批质量长期稳定、技术标准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满意、信誉度高的品牌企业,弘扬先进典型,增强全社会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
为贯彻这一要求,《中国品牌》杂志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查研究发布“2012年度中国品牌红黑榜TOP30”榜单,榜单由“2012年度中国品牌红榜TOP30”和“2012年度中国品牌黑榜TOP30”组成。
本次榜单将于2013年1月份正式对外发布,并视情况在北京组织召开品牌研讨会,向入选红榜品牌颁发证书、奖牌。
√ 红榜申报
1.“中国品牌红榜TOP30”结合公开信息和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客观评价。
2.在所属行业是领军企业,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曾经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其他省部级相关政府奖项。
4.品牌价值连续多年不断增长,并且在行业内品牌价值居于领先地位。
5.2012年度没有任何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劳动纠纷等违法违规事件。
√ 榜单发布
1.《中国品牌》杂志将开辟专栏进行专题发布和报道。
2.将有选择性地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质量报、中国经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新浪网、和讯网等近50家媒体进行广泛传播。
2012年度中国品牌红黑榜评价体系
√ 红榜TOP30
如果一个品牌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这个品牌已经具备了红色基因。做一个有理想的品牌,做一个有爱心的品牌,做一个受尊敬的品牌,做一个传承红色基因的品牌,我们期待中国的品牌都能有一颗火热的心。
1.经营效益——20%(考量节点:行业地位、依法纳税、品牌价值)
2.商业操守——40%(考量节点:诚信经营、质量过硬、品牌愿景)
3.社会责任——40%(考量节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劳资和谐、道德楷模)
说明:本次中国品牌红榜30强评选的排名,采用了专家意见评分法,根据评委对候选企业单项指标的打分计算,总分为100分。进入红榜的企业均从所列维度全面考核打分,最终汇总出分数。
√ 黑榜TOP30
1. 法律观——40%
(1)质量安全:食品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
(2)制售假冒: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隐藏真相。
(3)违规经营:侵犯知识产权、不公平交易、偷税漏税。
(4)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暗箱操作、灰色交易。
2. 社会观——30%
(1)环境污染:生产污染、破坏环境、污物排放。
(2)诚信缺失:价格欺骗、合同违约、拖欠款项。
(3)虚假宣传:虚假信息、违规广告。
3. 人本观——30%
(1)劳动纠纷:拖欠工资、非法用工、不签合同、不上保险。
(2)售后不力:消极应对消费者投诉。
说明:分值根据企业违规项目累计分数,针对情节恶劣、影响大的可加倍计分。
《中国品牌》2012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