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治理水土流失 推进生态长汀建设
——访长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钟炘昌
陈金昌 刘志高
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曾为我国南方红土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国家、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长汀县展开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年治荒,山河披绿,如今长汀已成为我国南方红土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和典范,成为福建省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为进一步推广长汀经验,扎实有效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长汀县质监局积极推进长汀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体系建设,为全省水土保持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全力打造全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品牌。
加强沟通协作
“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体系建设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衡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钟炘昌强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标准化工作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依靠长汀县水保局底子清、业务强、人才精的优势,长汀局与水保局联合为标准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并与县林业局、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探讨,分组分人做好相关工作,整合资源,融合才智,通力协作,共同参与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注重基础调研
“实践出真知,探索促发展”,钟炘昌告诉记者,长汀局在水土流失治理标准化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深入乡镇农村,走进基地示范区,串访单位部门,坚持一线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对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具有长汀特色的一系列经验进行反复调查研究,同时对前几年实施的《长汀河田鸡养殖标准体系》、《长汀银杏生态建设标准体系》相关资料和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大量富有成果的论文、学术报告进行归纳整理,为标准体系建设提供素材,并通过互联网,咨询国标委、省标委等单位部门,了解掌握全国水土保持治理标准制订发布状况。
明确体系构成
经反复讨论推敲,长汀探索建立了“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初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 总要求》等7个标准;第二层次是方法标准,主要包括《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 侵蚀坡地生态性治理技术规范》、《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 侵蚀荒地开发性治理技术规范》等9个标准。
培育示范基地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尚属空白,长汀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首创性和唯一性。”钟炘昌介绍,为抓好《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标准体系》的实施验证,该局确定了三洲万亩杨梅基地、涂坊万亩油茶基地等5个示范点,作为标准体系实施的示范基地,打造好标准示范点建设,更有效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实施。
《中国品牌》2013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