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高端定制需要“中国最强音”
2013-07-10 14:01:3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本刊特约撰稿人 余言

   随着中国的“第一夫人”彭丽媛随同出访俄罗斯、非洲等地时,身穿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亮相,原本小众的中国本土高端定制品牌一夜走红,“例外”、“无用”等不太为大众所知的品牌迅速被推到聚光灯下,服装高端定制也成为热门话题。连带效应下,甚至A股中的服装类上市公司也获益匪浅,多个服装股曾高开或涨停,令高端定制服装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与欧洲高级定制行业已有近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服装高级定制起步不到20年,发展并不成熟。在当前的走红态势下,中国的高端定制服装品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日蛋糕上的奶油”

   其实定制是服装业中最古老的制作方法,过去人们的衣服都是请裁缝量体裁衣而制作,可以说每件都是个性化产品。但进入“成衣”时代后,个性化制作的覆盖范围便大大缩减了。高端定制服装其实就是个性化的服装,是制作非常精良的服装。对中国大众来说,高端定制服装平常很少见,对其了解也非常少。的确,从消费层面而言,高端定制服装并非人人都可以消费得起。

   首先,“高端”这个概念就意味着材质上乘、工艺精湛,所以一般来说意味着高价。其中,原料昂贵是高端定制价格高昂最主要的原因。这类的服装多采用羊绒、真丝等天然高级材质的面料,其价格通常是普通面料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便拉开了与普通服装的价格差别。而除了主料,高端定制服装所用的辅料也非常讲究,如果配的是贵金属或名贵珠宝,价格更是会高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其次,所谓物以稀为贵,除了料贵导致价高,高端定制服装因“纯手工制作”和独一无二性而贵得有道理。与机器加工相比,手工制作出来的服装更加舒适贴身,欧美的高端定制服装甚至会在制衣过程中要求客人进行十几次试穿,务求完美,可想而知,这样精雕细作的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必然不同。当然,精湛的手工制作和为此所付出的劳动都是需要核算为人工成本的。据了解,一位意大利工人为西装锁一个扣眼都要收取15欧元(约合人民币120元),整件服装怎么可能不昂贵?

   当然,价格反应的是价值,和普通服装大不相同,高端定制可以扬长避短,不管人们身材与年龄的具体情况如何,每个人都能穿上凸显自己“神采”的精致服装,“定制”的制作方式也注定了每件服装只有一个主人,其质量和意义都绝非普通成衣可比。因此,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高端定制是服装制造业中的“皇冠”。而对于服装行业从业者来说,这顶“皇冠”也意味着更好的回报,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高级定制就像生日蛋糕上的奶油,虽然量很小,但是很好吃。”

    成功不例外

   “第一夫人为中国设计师做出的瞬间的市场效益是我10年经营的好几倍,而且真是不费吹灰之力。”时尚界名人、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感叹中国本土服装定制品牌终于等到了大展风采的时刻。“第一夫人旋风”让高端定制品牌“例外”一夕成名,该品牌趁热打铁地发布公告,确认彭丽媛所穿的服装为“例外”与“无用”联合制作,服装从布料到缝制、染色均贯彻环保理念,并且为纯手工制作。同时,公告指出“无用”是设计师马可于2006年创建的公益性独立设计师品牌,第一夫人所穿服装从设计到制作都为专项定制单品,不在任何公开场合售卖。公告中还介绍,彭丽媛是“例外”的老客户,一直喜爱“例外”品牌,这是因为“例外”风格是“低调的时尚和个性的张扬”,“所以受到喜爱艺术性及个性设计的成功独立女性追捧和认可。”如此迅捷的反应令大众顿时对“例外”品牌有了清晰的认知,收到绝佳推广效果。

   洪晃表示,“例外”这个品牌脱颖而出“是应该的”,它是由毛继鸿和马可于1996年创立的中国第一个设计师品牌,奋斗时间最长久,因为坚持而能走到今天。“大家都羡慕这个品牌能够一步登天,而服装行业里的人知道这是多少年努力的结晶。”外界评论则认为,“例外”品牌是中国时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典型案例。从市场策略上看,“例外”的品牌宣传称,他们“一直致力将原创精神转化为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当代生活方式”,有鲜明的概念表述,而在价格上,“例外”低于国际一线大牌,更加贴近中国市场的消费现状。在确立设计风格之后,“例外”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全国开设了约5家专卖店,顺利进入规模扩张期,直至在今年品牌影响力爆发,凭借稳扎稳打而最终被更广泛的人群认知和接纳。

   另一个高端服装定制品牌“依文”则因自创的将服务业与服装相结合的模式而赢得了成功。“依文”的创始人夏华199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后留校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中国男装领域存在巨大市场空白,便辞职从事服装经营,于1994年创立了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同年秋天,她大胆启用格子面料和色彩亮丽的花呢面料创造出“靓丽人生”花色西装,收获了第一桶金。如今依文集团已在全国拥有500余家店面,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柳传志、马云、黄怒波等都是依文的客户。依文对客户的服务非常到位,会针对客户的喜好提供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其曾在黄怒波定制的西服扣子上雕刻他喜欢的太阳神,曾用中国的传统工艺为美驻华大使雕制了和田玉的袖口等。甚至,对马云、柳传志这样没有时间到店里量体裁衣,依文会派设计师到机场趁他们登机之前量尺寸。依文还曾在某年情人节给3万个VIP男性客户送去了精致的礼物及玫瑰花,花费400万元,深深打动了客户。

   目前“口口相传”是高端定制打开市场的重要方式,若没有持续的付出和真诚的服务,显然无法收获良好口碑,做高端定制服装必定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努力和对待客户的体贴良心。

    这个春天不太冷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共有14501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5121.53亿元,同比增长11.30%。显示出这个行业的活力。而展望未来,中国时尚产业正迎来下一个关键的10年,能否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实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通过品牌角力、创意设计、产业升级的路径,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是每一个中国时尚人都在关注和探讨的焦点。高端定制服装品牌因其精良品质代表着服装行业的最高水平,它所能抵达的高度显然将大大影响中国企业在世界时尚领域的话语权。

   “30年前,是日本设计师到巴黎、伦敦,颠覆了西方的设计,给西方带去了新的思考,现在轮到中国了。”“依文”的夏华看来非常乐观。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端客户群体对于服装的个性化、功能化要求日益提高,给高端定制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在中国市场上,相对于普通制衣,定制市场尤其是高级定制市场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蓝海,机遇非常多,从这一点来说,对高端服装定制而言是绝对的利好信息。

   但是也有专业人士谈到本土高端服装定制品牌面对的挑战:客户大多是私人企业家、明星、官员等,企业需要在原有渠道服务体系之外建立独立的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国内设计师人才缺乏,一件高端定制服装从开始的客户需求沟通、量体裁衣到最后的交付需要经过十多道工作流程和试穿与完善,需要设计师不仅专业精湛,还具有深厚的艺术文化修养和优秀的沟通努力。但国内顶尖设计师资源稀缺,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设计师则更加难求。这可谓中国本土高端定制服装品牌发展的软肋。因此有人指出,中国部分服装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为高端定制,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做到,因为做高端定制需要可靠的技术,并拥有高端稳定的面料供应。

   一位服装业从业者认为,其实在服装设计方面,中国人不缺技艺,只是少了眼界,这需要花时间去培养。所以高端定制是一个时间砥砺出的产业,这个产业前面的道路或许有金光,但未必宽广,后来者应该谨慎行之。但无论如何,随着“例外”走红营造出的高端定制热潮,甚至不少人将高端定制与“民族品牌的希望”连在一起,资本市场也频频带来利好消息,这个行业可谓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在当前大众服装产品产能过剩,而国人消费能力日渐增强的形势下,“高端定制”能否引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走上金光大道,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品牌》2013年5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