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履行舆论监督职责,净化品牌成长环境。从本期开始“月度品牌黑榜”将正式与读者见面。本刊研究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同时在各相关领域专家的智力支持下,“月度品牌黑榜”将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公允的准则,对当月发生的违法、违规,侵害消费者权益,违背商业道德和准则的品牌事件加以持续关注和追踪,本栏目将从中遴选出10个或者性质恶劣,或者波及面大、关注度高,或者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和点评,曝光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树立中国品牌负面事件标本,使其在历史中定格,并警示后来者,更期待藉此为守法经营者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和敦促以身试法(错)者改过自新
格力电器
【新闻回放】据审计署网站消息,日前,国家审计署对节能环保类“三款科目”,即能源节约利用(21110款)、可再生能源(21112款)和资源综合利用(21113款)进行审计发现,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个款级科目资金16.17亿元。其中,广东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7.76万元。
【点评】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企业却在一个小河沟里丢尽颜面,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尽管只是一个品牌污点,也足以折射出格力的品牌格局尚需再上台阶。
万家购物
【新闻回放】6月18日,浙江亿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旗下的“万家购物”网站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在金华市婺城区法院开庭审理,应建成等15名涉案公司高管集体受审。此案涉及金额高达240.45亿元,涉案人员近两百万人,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00多个县(市),是目前已知全国最大的网络传销案件。
【点评】以“万家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购物返利模式,已经从返利促销模式逐渐演变成为网络传销的“吸金黑洞”。一个如此作恶的企业,一个如此漠视法律的品牌,走上公众审判庭必然是唯一的去向。
紫金矿业
【新闻回放】最高法院6月18日公布了4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公布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中,被告单位被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多名企业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法院案例称,自2006年10月份以来,被告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所属的铜矿湿法厂清污分流涵洞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
【点评】当黄金的光芒被侵害公众利益遮掩时,其品牌金含量也会大打折扣。环境修复自然不易,不过品牌修复更加艰难。
奔驰
【新闻回放】日前,多名奔驰车主到深港澳车展上拉横幅维权。车主们称,他们的奔驰车内一直有异味。奔驰公司虽然请来德国专家,但检测方法是“用鼻子闻”。虽然奔驰公司最终从不承认有异味到承认异味确实存在,但坚称异味不会影响人体健康。车主们普遍反映:“我对奔驰完全丧失了信任。”
【点评】用鼻子闻来判断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简直就是一个笑谈。作为世界级汽车品牌,如此糊弄消费者也真实匪夷所思。无论多么牛气的品牌,不敬重消费者、不敬畏市场,最终也会被遗弃。
强生
【新闻回放】6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由于强生公司药品及健康产品近年频繁召回,该局相关负责人于当日约谈了强生公司,并放出狠话:“任何在华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凡在国外召回药品必须在华同步召回。”
【点评】面对舆论质疑其在华执行“双重标准”,足以说明强生品牌的美誉度在迅速下滑。一个过去无论多么强势的品牌,屡犯不改在丧失了市场基础之后,被扫地出局的日期就不远了。
绿城
【新闻回放】在获得建设银行6亿元贷款后,绿城中国旗下的新疆鸿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鸿远公司)以虚假的合同款合计支出3079.6万元“建行贷款融资服务费”。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新疆鸿远公司支出的巨额“建行贷款融资服务费”涉嫌商业贿赂,建议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点评】涉嫌商业贿赂对一个品牌来说一定是不光彩的事件。品牌的扩张依靠的是扎实的质量和稳健的经营,投资取巧只能给品牌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国品牌》2013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