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雄逸俊发 灵动寿猴
2013-09-17 10:05:06 中国质量新闻网

 陈塞雪

     吴建国

    字云石,1960年出生,江苏靖江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书协理事,研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级创研班龙瑞山水画创作室,江苏国画院特聘画师,金陵书画院画师,北京燕京书画院副院长,上海东方文明书画院苏州分院院长。师承沙孟海、陈大羽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并多次获奖。作品入编《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八十五周年全国书法作品集》、《全国第二届草书展》、《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江苏省第三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世界美术书法作品大画册》、《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20世纪中国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他的书法作品曾在众多媒体上刊登,并被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收藏家收藏。

    2011年夏天,笔者在中艺财富论坛上初识吴建国先生。步入论坛大厅,吴先生正在一巨大的创作台上挥毫泼墨,几分钟后,“厚德载物”、“观海听涛”等力作徐徐呈现在书写台上,现场报以热烈喝彩声。

    吴建国先生在作品中,追求大美,下笔沉稳,纵横有象而多灵变。在乎线条的承载量与激情所带来的节奏和韵味。善于用笔、长于运气,功力与性情融合。处理结构造型,大小错落、长短合度,字中有画,画中有字,识势尽态、顾盼神飞,让人从静态中感受到活跃的生命动态。在章法布局上,渗入绘画手法,考究字与字、行与行,上下左右及首尾之间的“相避相形、相乎相应”之妙,使整幅作品有疏有密、有虚有实、有开有阖,富于变化而不散乱、错落有致而灵气贯通。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吴建国先生书法的那种独特的个性、气质、灵采、神韵所构成的风格之美。他将自己的知识修养与人生体验融入作品,不仅有自己的传统师承,更有汲纳与扬弃,以升华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悟和审美追求。

    吴建国先生的大篆作品用笔雄健大气,结体欹正相生,章法富于变化,古趣横生,韵味十足。记者在询问其研习书法经历时得知,吴先生对传世大篆经典作品,诸如《石鼓文》、《散氏盘》、《大盂鼎》等均下过一番番功夫的。

    草书也属于吴建国先生的强项。其草书在取法上以“二王”为本,顺流而下,对唐人特别是张旭、怀素之大家草和明清诸家用功颇深。故吴建国先生笔下的草书作品既有晋人草书的简约,又有唐人草书的狂放,也有明清草书的严谨。用笔丰富多变化,墨色苍润,气韵畅达,线条凝练,笔墨飞扬。特别是他在收放关系的处理上颇具匠心,章法的疏密搭配也很合理,视觉效果良好。

    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渊远流长。而“寿”字作为孝道文化中一个人人喜爱的吉祥字,显得格外生辉。多少年来,历代书法家都对“寿”字情有独钟,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寿”书法作品。通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创作,吴建国先生现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书法美学,凭借扎实的书法绘画功底和独特的视角,在立足于原来“寿”的基础上,与十二生肖中的猴字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雅俗共赏的“猴寿”书画作品。十二生肖中的猴为人类之圣祖,特别通过《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展现了猴的灵性、聪慧、忠诚、顽强、博大、无私,赋予了猴丰富的民族品格。

    吴建国先生借鉴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不同创作方法,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人们期盼的长寿理念融为一体,博采众长,用夸张和写意的手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猴寿“变形书画作品。他以猴为寿字,又以寿字展现猴的生肖形象,运足气万,一笔挥就,一气呵成,做到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猴中隐寿,寿中藏猴,猴寿相映,栩栩如生,阳刚劲健,洒脱奔放,典雅中透着灵气,端庄中露出秀美,内涵深邃。

    在吴建国先生的“猴寿”书画作品中,可爱帅气的猴儿翘首远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晓寰宇,充满激情,对美好生活向往,对未来充满信心。“猴寿”的一点,却似鲜桃,与寿相伴,相得益彰,让人很快联想到天宫中王母娘娘的仙桃,食而长生不老也。更有意境的是,隐寓在画面中的“6.8.9”三个吉祥数字,更是喻意人的健康、顺达、长寿、平安、幸福,遒劲的猴尾巴呈虹形无限延伸,神韵无比,天人合一。

    8月18日,笔者得知吴建国先生的 “寿猴”即将进入申报国家专利权的工作程序。

《中国品牌》2013年9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