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品牌》>>
美味可口的张德洪牌阳澄湖大闸蟹
2013-09-17 16:12:13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本刊记者  张小龙  俞春华

    阳澄湖是海水与淡水在长江交汇所遇到的第一个湖泊,这里地形复杂,水位常年稳定在2米左右,光照非常充足,湖内生物种类丰富,湖边稻谷幽香,独特的地理条件为阳澄湖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让老百姓吃上美味可口的阳澄湖大闸蟹”是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此,苏州市相城区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生态补偿的意见(试行)》,4年来,对太湖、阳澄湖沿岸纵深1公里范围内涉及的村、社区,按照人口标准实施生态村补偿,全区已发放生态补偿资金5033万元,有力地调动了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据相城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屈玲妮介绍,近3年,相城区投资6.54亿元,建成1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9万吨,配套管网265公里。并建设18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在阳澄湖保护区内的太平街道、渭塘镇、阳澄湖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1%、74%、83%。

    本刊记者从《苏州日报》两位记者处了解到,相城区3年来还否决污染项目35个。全区关闭了90家养猪场、60家养牛场,建立了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望亭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区和新埂千亩设施蔬菜基地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点。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秘书长沈学兴介绍,阳澄湖近年来开展围网整治行动,阳澄湖西湖拆除了所有围网,实行一体化生态养殖。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1月1日,相城区环阳澄湖西湖的6个渔业专业合作社,组成西湖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联社,联合3408户渔民,在阳澄湖西湖开展生态养殖。

    西湖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联社成立以来,在打造生态养殖链上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今年元旦后春节前投资4000多万元,在阳澄湖西湖投放了400万公斤花白鲢幼鱼,并配套增加了生态养殖设施,春季又投放了20多万元的激浪鱼、鲫鱼、20万斤蟹苗(每斤80只)、鳊鱼苗和200多吨蚬子。整个湖区取缔丝网船滥捕,并建立季节性捕捞制度,配备捕大漏小的专业渔具,严格规定1公斤以下的鱼不得捕捞出水。

    苏州市今年夏天的天气持续炎热,是1951年以来最炎热的天气,由于实施了生态养殖,阳澄湖西湖没有出现蓝藻现象。西湖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联社还因势利导,开始尝试投放甲鱼进行生态养殖。据该联社理事长张德洪介绍,我们投放甲鱼苗是从8月4日开始的,8月10日第二次投放,计划再搞2到3次投放,把15万只幼鳖放进阳澄湖西湖。一位《苏州日报》记者担心甲鱼会爬到其他水域去,西湖合作联社会为他人做“嫁衣”,张德洪笑着说,只要能把水质搞好,把水产品的质量搞上去,这本账还是算得过来的。

    张德洪接着介绍,螃蟹的销售季是每年的9月份到第二年的春节,但螃蟹的养殖季却是一整年。哪怕是生意最好的中秋节前后,我也必须每周两次回到湖边,检查养殖情况。而平时更是不在话下,忙的时候早上4点下湖,傍晚才能上岸。这些宝贝,精养才能长出肉来。

    去年张德洪领导的合作联社在阳澄湖的水面是9600亩,占阳澄湖18万亩水面的十八分之一。今年,他领导的合作联社养殖水面已达5万多亩,占据阳澄湖水面的三分之一。    

    张德洪介绍,由于多方面努力,加上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火辣,对大闸蟹生长特别有利,所以今年的大闸蟹特别大、品质也特别好,产量也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我们合作联社的大闸蟹能达500吨。有好的产量、质量和品质做保证,我们在9月16日开始销售阳澄湖大闸蟹底气十足。

《中国品牌》2013年9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