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姜美玉
8月26日上午,“‘浦项中国’龙井市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伽倻琴合奏活动”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海兰江体育场隆重举行。在吉尼斯认证官吴晓红及几千名观众的见证下,由854人组成的伽倻琴合奏队伍成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854人席地而坐弹奏伽琴
当日9时52分,龙井市海兰江体育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迎着微微细雨,854名演员身着艳丽的朝鲜族民族服装席地而坐,将朝鲜族传统乐器伽倻琴放置在双腿上,认真准备,接受挑战。随着千海兰宣布挑战活动开始,朝鲜族民族歌曲《阿里郎》缓缓响起,动听的旋律使在场观众深深陶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伽倻琴艺术传承人、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伽倻琴教授金星三率先拨弄起手中的琴弦。伴随着优美的琴音,全场伽倻琴表演者放声高歌,动作整齐划一,舞姿与动人的节奏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国朝鲜族歌舞的魅力。长达6分钟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当吉尼斯认证官吴晓红宣布“龙井市创造了最大规模的伽倻琴合奏世界纪录”时,现场顿时一片欢腾。随后,吴晓红向龙井市市长安明植颁发了吉尼斯证书。
随后,在场的嘉宾和观众一同欣赏了伽倻琴申遗项目和群众全民健身项目展演。
弹奏者年龄跨度大
据了解,伽倻琴作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朝鲜族群众最为喜爱的乐器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此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伽倻琴合奏”活动,表演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年龄最大的70多岁。854名表演者中,包括500余名中小学生和300名社区党工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此次伽倻琴弹奏曲目选择富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阿里郎》和中国传统歌曲《茉莉花》,且分别用朝鲜语和汉语演唱。为保证此次挑战成功,表演者们分别于今年4月、6月初开始练习,学生们于7月初开始正式学习弹奏伽倻琴。
努力打造“中国朝鲜族伽倻琴之乡”
龙井市委书记尹成龙在致辞中说,作为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发源地,龙井市希望通过近千名表演者及幕后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让更多人领略到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吴晓红在接受采访时说:“之前已经有3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延边产生,今天产生的是最大规模的伽倻琴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整个表演非常精彩,表演者动作整齐划一,特别是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完全与乐曲融合在一起,这让我特别感动。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世界纪录在延边诞生。”
近年来,龙井市以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为目标,深入挖掘和传承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品牌,大力弘扬朱德海、韩乐然等革命前辈的爱国情操,凭借“梨花节、松茸节、黄牛节”等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积极推广以边境游、民俗文化游为主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不断加快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建设进程。此次,成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后,龙井市将继续加大伽倻琴弹唱推广力度和普及范围,努力把龙井市打造成“中国朝鲜族伽倻琴之乡”。
谋求经济新突破
近两年,龙井市将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总量,在增强经济实力上谋求新突破,利用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发祥地的地理、文化优势,全市将加快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新区项目,推进总投资26亿元的延边义乌国际商贸城建设,打造集现代商贸、旅游购物、物流、会展、低碳示范于一体的标志性、国际化、一站式商业航母。龙井市深入挖掘和保护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民俗文化展示、民俗餐饮、民俗娱乐、民俗工艺品加工、民贸民品加工、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产业,通过民俗文化品牌和民俗文化产品的锻造,推动文化资源向多元化产业转移,逐步谋划和建设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民俗歌舞剧院、历史纪念馆、朝鲜族民俗商贸服务街、特色美食街以及民俗园等项目。
在“十二五”时期,龙井市将依托地理区位优势、民俗文化底蕴、资源空间分布,以龙井新区为核心,构筑以农副产品加工、能源矿产、制浆造纸、朝医药、对外经贸、旅游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工业走廊、服务经济走廊”。在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方面,龙井市以“东盛涌镇、新区、智新镇、龙井老城区、三合镇”为轴线,发挥沿线节点的地理区位、民族文化等优势,以建设生态、宜居的龙井新区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龙井老城区住宿、餐饮、行政、教育等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在东盛涌镇建设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在智新镇建设义乌国际商贸城,在琵岩山、马蹄山建设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中心,在三合镇建设龙井进口资源加工贸易园。
为构建完备和富有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龙井市将把东盛涌镇打造成民俗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型小城镇,把三合镇打造成口岸贸易与边境旅游配套发展型小城镇,把老头沟镇打造成资源加工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型小城镇,把开山屯镇打造成传统工业与传统农业提升发展型小城镇,把智新镇打造成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型小城镇,把德新乡打造成能源开发与特色农业统筹发展型小城镇,把白金乡打造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集约发展型小城镇。
《中国品牌》2013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