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从人群中射来的6颗子弹有1颗命中刚演讲完的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肺部,射杀他的人后来承认是为了吸引他的偶像美国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注意;2005年的夏天,在许多城市的地铁站和大商场门口,聚集的年轻人恳求人们拿出手机为他们的偶像投票,让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等选秀歌手能在节目中继续走下去。
在西方的粉丝文化研究中,上述两种粉丝被称为“着魔的独狼”与“歇斯底里的群众”。一直以来,一些学者也撰文试图更改学界“污名化”粉丝的举动,但效果不大。同样,在中国的主流价值观里,引导舆论的精英们对粉丝的狂热举动也不能够理解,尤其是他们倾其所有为偶像花钱。
即便存在着诸多不理解,却不能否认现实情况:独狼与群众,不管是不是着魔和歇斯底里,这种由内心情感促成的购买力是足够惊人的。深谙这一层的业内人士不会放掉这样挣钱的机会,机会仍大把存在,做好粉丝经济的人却少之又少。
明星开店,存在感很重要
许多人将粉丝经济简单理解为用名气吸引粉丝来付钱,这也成了许多明星开店的初衷。但事实证明,明星如果不想清楚开店的路数,倒闭的速度不会比普通人慢多少。
深谙此道的业内人士分析,明星开店只有两条路可选:第一,这家店明星本人或其他明星参与的程度很高,十天半个月就会出现与店主相关的活动,或者本尊有突然袭击式带着其他艺人光顾的习惯,台湾主持人吴大维在上海的会员制会所“官邸”就因为有大量艺人光顾,门口总是有粉丝或狗仔蹲守;第二,如果明星本人完全不想为这个店付出心血,只想在开店剪彩的时候出现昭告天下,指望着用自己的名字获得络绎不绝的消费者,那就只好把这家店做成海底捞,你才有可能成功。
这不是危言耸听,有大把明星店关门大吉的例子——主持人李静的美甲店开了不到一年就关门;齐秦齐豫齐鲁三姐弟的“齐辣火锅城”在郑州不到半年就变洗脚城;张信哲在上海的日本料理店门庭冷落;成龙在新中关的咖啡店大门紧闭……商业是公平的,不管你是谁,一码归一码。
“这样的规则同样适用于粉丝更多的湖南卫视系艺人。选秀出身的艺人在粉丝维护上一般做得比较好,毕竟亲身体会过粉丝的力量。”研究粉丝经济的梁怡说。周笔畅的第一家店开在北京鼓楼一带,她参与了店内不少事务,这让粉丝感受到这家店有她的存在。“这个‘存在’对粉丝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支持他们消费的理由”,梁怡说,“目前分店已经开到上海和成都,也证明她的投入是有收益的。”
同样是《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后辈杜海涛的淘宝店在开店25天之后升为皇冠,这让早他很久开店的谢娜跌破眼镜,谢娜的店在天猫商城交由第三方打理,就没有获得这样的效果。相比之下,杜海涛的店铺从设计到产品明显与他本人的形象更贴合,杜海涛邀请主持搭档吴昕一起当模特,让这家店的目标受众、《快乐大本营》的粉丝和他自己的粉丝都感受到诚意。“对艺人来说愿意花时间拍摄照片、参与经营就是最大的诚意——诚意引发了消费,此外,这间店里的东西都不算贵,刷人气走销量,也很符合湖南卫视年轻观众群的定位。”梁怡说。
铁杆粉丝与专属平台
还有另一种让粉丝感受“诚意”的方式,以经纪公司和艺人共同完成的方式。
2013年11月中旬在亚马逊发售的韩庚个人定制手机庚phone首批限量版5000台已经售罄。百度贴吧里高中生粉丝为没有攒到2780元支持偶像的第一部手机哭了一节课,而抢到了手机后发现随手机发送的终身制编号没有进入前100号的白领粉丝又郁郁寡欢。这传达出一个信息,铁杆粉丝们对这台手机不仅仅是要获得,且要更早地获得。因为早先经纪公司就发布了消息,手机里将有韩庚专属APP,前5000台的购买者将获得终身韩庚粉丝的特权和优惠,比如优先购买演唱会门票并打折,优先获得音乐和视频,官方商城产品打折等等,这似乎比手机更让粉丝着迷。
周景煜是韩庚经纪公司乐华娱乐的新媒体总监,他说:“韩庚微博粉丝是3000多万,愿意为他花钱的估计在100万,预期中愿意花2780元买庚phone的约在3万到5万。能卖出去3万台就满意了。”这个数字与我们之前的推测相比是相当保守的。“庚phone不仅是手机,准确来说,它是一张粉丝专属VIP卡。和一些收费的明星微信账号相比,它的系统是相对封闭的,特权和优惠不能拷贝出去,只属于手机用户。我们的铁杆粉丝花了2780元,就应该享有这些特权。”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理解为何会出现3万台这样保守的预期,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韩庚团队的意图。这显然是在建立官方独家载体,以这次的试水甄选铁杆粉丝,确立与铁杆粉丝之间的直接、长期的联系,将韩庚与铁杆粉丝的粘性持续扩大,而后在这个自有平台上持续兜售衍生产品、音视频、专属游戏。
2013年11月26日,周杰伦在深圳宣布发售专为粉丝打造的手机,与庚phone类似,手机里会预装周董视频、漫画和手游等专门开发的APP。这和在上文中所说的明星们开饭馆、开潮牌店的单一产品结构相比,不通过其他渠道去卖产品与服务,算不算是又向前走了一步?是不是可以将多元化的粉丝经济通道打通?
道阻且长
2012年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是粉丝经济的一个典范,据演唱者鸟叔的经纪公司YG娱乐财报显示,《江南style》的收益由5个方面构成:音源下载、专辑销售、演唱会门票、Fan Club会员费、周边商品出售。韩国已经成型的粉丝经济业态,在中国并不是没有人考虑到。
现实的情况是当艺人们通过商演和广告代言挣来的钱达到了公司的预期,也就很少有公司决策层愿意花费精力去开拓新的市场。但为何在2013年有了庚phone,有了周杰伦的uGate U1,有了陈坤与腾讯合作的年费168元的微信公众平台?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限娱令和简朴办晚会的大方针下,演出明显比之前少了许多,有了时间和动力去做新的开拓;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人青睐使用智能手机获取信息,习惯在手机上完成支付和购买,粉丝也不例外,移动客户端的发展让经纪公司可以更便捷地建立与粉丝的联络,更好地为粉丝服务——硬件和观念都发展到位,今年发生这些变化也就不难理解。
在未来几年,也许我们可以大胆预测,虽说不是每个当红的艺人都会去做一个专属手机这样的硬件载体,但以艺人为单位的APP将向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将艺人和愿意付费的铁杆粉丝之间的互动性加强。“也不能太密切,毕竟艺人还是要保持神秘感的。但这种互动显然不是传统媒体可以给予的,它更加多元,与线下的活动联系起来,粉丝的福利越好,他们才会愿意继续付费购买这个服务。”音悦Tai创始人张斗说。
但实际操作中有许多问题。周景煜谈到经纪公司的盲区。这次与韩庚团队合作的手机厂商是大唐电信旗下的新华瑞德,新华瑞德的硬件厂商是优思。优思用韩庚团队挑选的主板制作了一款不带有任何韩庚内容的普通手机,取名小C,提前上市,定价1600元。“内行们知道,用的主板一样,手机基本就长得一样了。我们被骂惨了,说和小C长得一样但价钱坑爹。实际上光是开发APP就花很多钱。作为经纪公司我们对这个情况是完全没有预期的。”周景煜担心韩庚的年轻粉丝在购买手机上有阻力,这些消息会对他们周围的家长、朋友产生负面影响,“我担心粉丝会被批评,虽然他们收到手机后就会释然。”
在商业中“跨界”不比艺人们在文艺活动中所谓“跨界”那样轻松,当经纪公司决定要开创除了商演市场之外的新型粉丝市场时,决定继续深挖粉丝的口袋时,补充知识和补充商业人才一样关键。此外,做服务的招牌已经放出来,后续的服务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不想只挣一次性的钱,就必须懂更多,做更多。
《中国品牌》2014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