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曙
水仙形态的壶艺造型,是紫砂器最古老的传统创作题材之一,相传为水中仙女所化。此类作品制作时不仅要摹其形,更要追其神。如何做到不落窠臼有所超越,要深刻领会其工艺流程,更要揣摩其中意境,并根据现代审美标准进行重组或改进,使现代气息与古朴典雅共存添灵气、形意相融出神韵。
水仙的高雅品质,博得历代文人墨客所崇尚,历代紫砂艺人也把这株名花奉为至宝,或以光素筋瓤器、或以花器工艺进行精心的外在形态的刻划和内在神韵的塑造。
这件“水仙壶”将水仙自然美的生态形象经提炼和加工,升华为艺术美的壶的形态。从壶盖上的六瓣筋瓤花蕾形钮呈放射状,通过盖面、壶口、颈肩向下扩散延至半腹,再戛然而止干脆利落地以六方形态完成“华丽转身”。
壶底平面,则以裁薄泥片贴塑工艺形成中空的六瓣花纹结构图案,与壶身上半部的六瓣瓤呼应。壶嘴根棱角藏锋,逐步由浑方演变为浑圆,方圆相寓的壶把端将原造型的“平行”走向渐以微微的倾斜略显上翘,以微渺变化造势,把中设“上飞”,更适宜在使用过程中的握拿。六瓣瓤凹凸相间的口与盖“子口”吻合贴切,通转通合。
该器材质为段泥,色泽缎黄,彰显古朴富贵之大气。制作工艺以光素方器与筋纹器相结合的成型工艺技法来完成,六方壶身的块面挺括平整,十二条阴阳交错的筋线起伏,规整均匀,秩序井然。在方器与六瓣筋瓤交接的部位,直线与曲线的过渡自然,显得“天衣无缝”,平与曲的肌理质感对比强烈。从壶腹上半部及至顶端之钮的筋纹线条流畅清晰,显得骨肉匀亭,肌腱凸显,气韵贯通。
经典造型的精神气质,大度豪迈的大家风范,让“翠袖黄冠多高洁,金盏银盘可脱尘”的艺术美感得以重现,“六瓣水仙”的神韵得以再一次演绎。“水仙壶”的制作,旨在让水仙的自然属性与紫砂文化的审美特性综合展现,再次以艺术的力量,呼唤纯洁品性的回归。《中国品牌》201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