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质量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基石
金秋九月,一年一度的“质量月”如约而至,首届中国质量大会即将隆重举办。今年的质量月以“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进一步提升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国家富强,首先是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民族复兴,关键是掌握核心科学技术,人民幸福,重在人人享受质量。从这个意义来说,质量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基石。
没有人可以否认自己是质量的受用者,只是因人而异、诉求不同而已。质量可以是一杯放心的牛奶,也可以是一段安全抵达的旅程;质量可以是时时刻刻呼吸的新鲜空气,也可以是随手使用的物品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对企业而言,质量意味着丰厚利润,更意味着坚持不懈、令人尊敬的品质坚持。
世界充满着辩证法原则。其实绝大多数人,在享受质量的同时也在创造质量,不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没有哪个企业家或是普通员工,不希望自己的废次品越来越少,产能越来越多,生产率越来越高,生产成本越来越低。更何况,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古往今来,天经地义。
质量无所不在。它如流水般渗透到人们思维、生活、工作之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有形的、无形的机体之中。人人都在创造质量,人人都在享受质量。
质量,最重要的在于持续改善、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一种人文的沉淀,一种精神的升华,是内化于心的价值观。它塑造着一个人、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品格和形象。
对一个企业而言,无质量不品牌,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一个售价几百元的“中国制造”皮包贴上LV的标签可以售价上万元;提起谷歌,谈起苹果,我们会想到他们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听到“德国制造”我们会联系到高超的技术和可靠的性能,听到“瑞士制造”我们会想到精湛的工艺和精准的时间,这,就是质量散发出的品牌魅力。
对一个城市而言,质量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强有力引擎。在今天的深圳,“深圳质量”正在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新“名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全国树立了“深圳速度”的发展标杆,在加快发展方面出了很多经验,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2012年,深圳市政府已经深刻地感受到,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未来30年,深圳要在全国树立一个新的标杆,就是“深圳质量”。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开篇就强调要打造“深圳质量”,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在质量提升中增强创新优势,提出要打造深圳标准、树立深圳信誉,提高深圳质量,铸就深圳品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事关民生关切,维系城市诚信,支撑城市竞争力。我们衷心希望,每一个企业、每个城市在奔向更加幸福、和谐、美好的发展进程中,在更加重视质量的道路上越做越强。
如此,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强国梦才能变为现实。
《中国品牌》2014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