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群企逐鹿难以一锤定音 国内乳业格局可能因此巨变
2008-10-21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刘伊婷

   虽然并购三鹿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始终没有落到实处,事情至今尚无任何实质性进展。10月1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三元、完达山、娃哈哈等企业,就三鹿资产并购问题召开内部协商会。消息人士透露称,政府召集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摸底”,主要是为了解各企业是否有收购三鹿的意向、各企业的意向收购方案等。

   尽管此次出席由工信部邀请,但三元股份早已是并购三鹿的大热门。早在消息传开之初,三元股份就发布公告称,9月25日下午4点半,接有关部门通知,公司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据悉,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已经提及“收购资产”、“收购股份”两套方案。但由于三元希望仅仅接收资产,并且是“有选择的部分整合”,即有选择性地收购部分资产,如生产线、可控奶源等,导致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半路杀出的黑马完达山也造出了一些并购声势。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二线乳企,偏居黑龙江的完达山一直有扩张的冲动。其奶源基地基本集中在黑龙江省内,由于奶源和生产线的不足,造成供应紧张,因此希望通过并购来缓解压力,同时借机晋升一线品牌。虽然动机充足,但完达山能否筹足收购资金是一个疑点。

   希望借并购之力,大举进军婴儿奶粉市场的娃哈哈表现较为高调。目前,娃哈哈的含乳饮料每年需要用15万吨的奶粉作为原料,而进口奶粉价格近年来逐年上涨,成本压力很大,所以娃哈哈意欲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使其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娃哈哈看中的是三鹿的生产设备、熟练工人和优质奶源。

   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此次各家均对并购三鹿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这对他们自身发展是很好的机会。但如果各家企业仅是各取所需拿走自己所需要的资产,这对整个局面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各家分散了资源,而仅获得了资产,但资产并不是最好的资源。

   除此之外,三鹿涉及的巨额赔偿,也是并购中难以回避的头号难题。据公开资料显示,三鹿2007年底总资产为16.19亿元,总负债为3.95亿元,净资产为12.24亿元。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可能将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有预测显示,三鹿仅召回的问题奶粉总量将超过一万吨,这将导致赔偿金额在7亿元以上。不仅如此,如果算上因食用三鹿问题奶粉致病的患儿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三鹿方面的债务可能更庞大。

   “全盘接手的可能性很小,最大的可能是将三鹿资产分拆为几个部分,由有意向的企业去竞投。”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显然,太多的细节和问题还需从长计议,并购事宜难以一锤定音。当前亟待解决的是,三鹿倒下后造成的奶农危机。据不完全统计,三鹿在河北当地和周边的奶源涉及6万多户奶农。

相关新闻

新西兰恒天然首次称欲售三鹿股权

   在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向有意收购三鹿资产的企业“摸底”的时候,握有三鹿43%股权的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首次透过声明表示,公司正参与到出售三鹿股权的谈判之中。

   据悉,恒天然是在被问到三鹿可能将走向破产之路时,作出上述表态的。恒天然发表声明,首次透露有意卖掉手中握有的三鹿股权。恒天然在这份最新声明中表示,有关三鹿未来各方面的讨论正在进行之中,包括三鹿将被第三方所收购的可能。

   由于三鹿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恒天然不得不在上个月大幅下调手中43%的股份价值,认为只值6200万新西兰元(3800万美元),称由于产品回收和三鹿品牌价值的损失已经贬值69%。

   恒天然在声明中称:“任何涉及到恒天然在三鹿的长期投资或者在中国乳业其他方面的投资的决定,将取决于我们能否对牛奶供应链的关键方面有足够的影响力。”

   恒天然是在2005年时注资8.64亿元人民币入股三鹿的,在三鹿集团董事会也派出3位董事。

   至于10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有关三鹿重组的座谈会并没有传来实质性进展。包括三元、娃哈哈、伊利、飞鹤、完达山等与会企业介绍了各自对事件的看法,但娃哈哈等企业希望只收购三鹿净资产,而不用承担赔偿和债务。

   另据了解,相比于恒天然可能选择退场,蒙牛乳业的合资公司则幸运得多。日前,丹麦乳业巨头阿拉食品宣布,从16日起双方合资生产奶粉的工厂恢复生产。

   之前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这一奶粉厂停工整整1个月。阿拉食品表示,已经安装了新的检测设备,每批奶粉都要经过4次三聚氰胺测试。阿拉总裁表示,暂时未清楚三聚氰胺给合资公司造成的损失,但是估计未来一段时间销售将只达到正常时的三成,同时他又预测要到2009年下半年合资公司才能恢复事发前的销售水平。(刘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