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朱慧松:全面排查不能只在事故发生后
2014-07-15 08:32: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全面排查不能只在事故发生后

    □ 朱慧松

   近日,贵州省贵定县城迎宾大道一在建房工地上的升降机梯吊笼从高空处坠落,事故导致两人身亡。目前,贵定县已经责成贵滨新城3期项目立即停工、拆除施工设施、全面清理排除安全隐患,并要求住建、安监部门对全县所有施工工地的施工设备逐一逐项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据《贵阳晚报》)

    这起惨烈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让人痛心疾首。事故发生后,有关方面将对所有工地展开全面排查。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每次发生类似事故后,职能部门不都是闻风而动,展开轰轰烈烈的地毯式安全检查吗?可这样的事后检查又能真正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吗?

   展开来讲,在城市建设中,各个建筑工地是一大“生力军”,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建筑工地也成了“高危场所”,建筑工地发生的安全事故连绵不绝。一起起严重事故不仅夺去了一个个工人的生命,有时还株连了路人。而工地事故频发,固然有多方面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相关规定形同虚设,安全工作没有做到实处,日常监管不到位。

   就拿高空作业来说,工人要接受系统培训,持证上岗,在作业过程中要采取充分的防护举措,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只要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发生意外都会成偶然中的必然。

   诚然,意外发生后,职能部门都会高度重视,细致查找原因,同时还对其他工地展开全面排查,并往往能查出很多问题。可此时工作给力,成效明显是否也正反衬出平时的工作不给力,至少是有薄弱之处呢?如日常监管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等等。而这种马后炮式严厉监管永远也不可能把问题查干净,看似立竿见影,一时间安全隐患大幅减少,但往往这阵风一过又会卷土重来,直到下次事故的发生,这样就会掉进一个怪圈中。

   因此全面排查不能只在事故发生后,职能部门要把一年365天每一天都当成安全日。工作更主动一些,更深入一些,做到全程监管,对各个工地存在的安全隐患露头就打。查出隐患后,不仅要责令整改,还要进一步追究工地方的责任。除了“经济制裁”外,还要停工整顿,并公开曝光,让那些忽视安全工作的工地付出沉重代价,以儆效尤。

   总之,抓好日常监管是杜绝事故的最好“药方”。只有变事后重视为事前重视,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避免工地悲剧的一再发生。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