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生为重 破除瓶颈做“除法”
重庆质监实施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深度服务平安建设大局
□ 陈海鹰 宋 涛 张晓秋
本报记者 蒋维胜
随着经济发展向质量进军、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社会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质量安全监管普遍面临着压力增大、人手不足的问题。而在重庆,质量安全监管势态持续稳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种设备投诉逐渐下降、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消费方式、消费习惯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我们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必须抓住‘标准’这个关键,逐一细化、固化检查规范,推行制式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严治安、严防死守,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不断提升服务‘平安重庆’建设的有效性。”重庆市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宗清表示,在多年探索标准化监管、创新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将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作为重庆质监“四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民生为重、安全第一,全力以赴破除质量安全监管瓶颈。
完善标准 规范性文件提升监管质量
据重庆市质监局相关人士介绍,为落实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具体推出了8大项、26小项措施。今年上半年,重庆质监系统累计启动了24项质量安全监管标准规范制定。
在煤矿计量监管标准化方面,编印了《重庆市煤矿计量监管标准化手册》,建成了煤矿计量器具检定信息网络平台;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标准化方面,完成了《重庆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初稿,修订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评审细则,《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准则》制修订正在推进中;在电梯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化方面,成立了工作组推进制定电梯检验检测标准仪器设备配置地方标准。
此外,重庆质监系统还率先开展了制定医疗计量监管标准手册,协助重庆市建委制定《住宅电梯选型配置标准》,配合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试点等行动。
一批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和落地,让重庆在质量安全领域标准更明确、管理更合理、执行更有力,重庆质监用标准筑牢了质量防线,提高了工作质量,上半年,全市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健全机制 网格化分类监管行之有效
据统计,目前重庆登记在册的电梯数量已超过十万台,且每年均在高速增长,监管人手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重庆质监系统大力创新监管机制,电梯安全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重庆市质监局制定了两个重要文件用以指导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个是《重庆市特种设备网格化安全监督管理指导意见》,另一个是《重庆市特种设备分类监管指导意见》。
“网格化监管是一条解决人机矛盾、增加监管频次的有效途径。”据介绍,今年以来,重庆质监系统重点在电梯安全监管中推行了网格化监管模式,通过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方式,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了每个部门科室,解决了监管责任落实难、人机不匹配、行政资源浪费等问题,收到了“1+1>2”的效果,同时也促使一线监管人员成为多层次、多专业、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可谓一举多得。
而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同样在优化监管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重庆质监各级部门采取科学的手段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定级,分为A、B、C、D四种类型,依据企业评估等级分配监察资源。其中,对于A类使用单位实施信任监管;对B类使用单位实施常态监管;而针对C、D类使用单位则进行严格监管,将其作为重点监督检查单位列入年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督检查计划。通过实施上述措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均得到有效强化,大大提高了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重庆质监各级部门在加强特种设备及其他质量安全领域监管的过程中积极创新思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索实践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重庆市质监局制定《监督抽查信息化管理办法》、《“双随机”摇号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实施区域执法打假责任制的意见》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南岸区质监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该区率先将电梯安全纳入《物业服务评定挂牌管理实施办法》进行考核;铜梁区质监局从“点线面”立体推进网格监管、现场检查、信息档案及宣传培训标准化,建立起良好的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格局;重庆市纤检局推动重庆市教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狠抓中小学生校服监管……随着这些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正有力保障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质量安全总体趋势平稳向好,尤其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市电梯咨询和投诉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
而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而言,不仅加强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培训,对LNG充装站、LNG车用气瓶、作业人员培训考试、检验检测等实施一站式服务,督促页岩气项目施工企业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同时指导页岩气企业建立计量标准5项,还形成了“高压页岩气层含气量确定方法”、“三维地震资料页岩气综合预测评价技术”和“测井快速识别和定量解释评价技术”等三项新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实现了优质页岩气层的有效预测。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