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中消协发布《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报告》
2019-05-16 09:47:06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中消协发布《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报告》

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力 视力保护状况堪忧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青少年中的“小眼镜”为什么越来越多?5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的《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网游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力,我国青少年视力保护状况堪忧。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一半,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眼科专家指出,坚持适度的户外活动,减少长时间、近距离、高强度用眼,可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网游游戏不断进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然而,由于一些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不健全,相关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及青少年视力健康。

为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状况及对于视力防护的认知,发现网络游戏产品在落实防沉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维护青少年健康安全消费权益,中消协于2018年12月~2019年3月组织开展了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活动。

此次调查体验活动采用实地拦截访问、体验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访问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共1760个有效样本,并对下载排行靠前的50款手游App产品,模拟未成年人身份实际体验实名注册机制、登录时的玩家/游客模式、游戏过程中的防沉迷监护、为家长提供的成长守护服务以及游戏中的消费权限等过程。

《报告》显示,从危害视力因素的认知来看,各有超过四成的被访者认为读写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玩网游是主要因素;从视力防护的措施来看,虽然超过八成的家庭能周期性的查验孩子的视力,但学校家长落实有利于视力保护的措施还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6%的小学生、3.4%的初中生、1.6%的高中生双眼出现200度以上的视差。

调查表明,青少年初次接触电子设备和网络游戏均呈现低龄化趋势,超过九成的被调查青少年每周都会将电子设备用于学习、游戏,小学生群体因“学习”“做作业”而“被迫”接触电子设备的比例显著高于初高中学生。多数被访者将手机网游与电子竞技混为一谈,认为手机网游利弊相当,超三成被访者有网游充值消费经历,超过一成的被访者找借口向长辈要钱或盗用父母账号进行网游消费。值得注意的是,19.0%的被调查者曾有通宵网游的经历,这部分青少年网游沉迷的风险较大。

《报告》指出,多数青少年对于网游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需要家长学校进行教育疏导,尤其是通过良好的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种类、时长等综合管控。模拟青少年身份实际体验50款手机网游App,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部分游戏涉嫌过度索取用户权限,所需授权的个人信息与消费者通常理解的产品功能之间无明显关联,甚至明显超出合理范围,如获取“设备通话记录”“日历”等权限;二是少数网游产品未按要求明示审批文号和出版物号等信息;三是强制实名游戏不足四成,且在强制实名的17款游戏产品中,9款产品未成年登录保护机制存在问题,6款未发现启用防沉迷时长提醒及强制退出机制;四是13款游戏产品官网未见提及家长监护服务的相关信息,不利于家长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监护,引导未成年人健康、绿色参与网络游戏;五是被体验游戏产品的账号管理、设置模块、官方助手里均未见账号永久注销、删除的功能设置。体验还发现,使用同一个未成年人身份注册的账号登录同一平台某游戏产品被强制退出后,仍可以成功登录同一平台的另外游戏产品,这说明防沉迷机制在平台管理层面还存在明显缺陷。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小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