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县市场监管局整治与规范食品小作坊保证产品质量
奶疙瘩变身致富“金疙瘩”
□ 李玄彬 陈 硕
从在家里用大铁锅做奶疙瘩,到现在用专业的发酵罐、加热罐、烘干机制作奶疙瘩,仅两个月时间,新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村的村民木合亚提·巴哈尼生产奶疙瘩的能力和产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羊倌”到合作社负责人
木合亚提的小作坊门口挂着“乌鲁木齐县至民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牌子。走进作坊,墙壁上醒目地张贴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食品安全承诺责任书”。
作坊虽小,但生产设备和环境卫生跟企业一模一样。进生产车间前,需要更换专业服装,从头到脚消毒后再进入。作坊内加工设备干干净净,CIP清洗酸罐、CIP清洗碱罐、发酵罐、加热罐等都是新的。
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奶制品有长条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其中奶豆腐和长条奶疙瘩供不应求。
“以前,在家用大铁锅做奶疙瘩时,一天只能加工80公斤牛奶,现在能加工1吨多。政府还指导我们注册了合作社,帮我们设计了麻布口袋装奶疙瘩,包装更上档次。”木合亚提说。
以前,木合亚提是一名“羊倌”,家里养着一大群牛羊,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他家开始制作奶疙瘩销售给游客。
现在木合亚提的身份已从“羊倌”变为小作坊负责人。
对于木合亚提来说,3个月前,他对未来根本没有什么计划。今年6月,全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木合亚提从电视上看到了新闻,“当时我心里并没有太多想法,感觉和我们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有一天,乌鲁木齐县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木合亚提家,告诉他“自治区把食品小作坊整治与规范,作为这次主题教育期间为民服务解难题的一件实事来抓”,并叮嘱他抓好卫生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让顾客吃上放心的奶疙瘩。该局还请来专家,为他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在乌鲁木齐县市场监管局指导下,以木合亚提为首的5户农民组织成立了至民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购买了专业生产设备。
从一家合作社到引领更多人创业
木合亚提的合作社投入生产不久后,乌鲁木齐县市场监管局对全县食品小作坊开展了专项整治,关掉了卫生条件“脏、乱、差”、违法违规生产加工的小作坊。
“这次专项整治,对我影响非常大。以前,我只想着挣钱,对卫生、质量不太关心,看到这次专项整治力度这么大、标准这么严,让我更加明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必须为我的产品质量负责,更要为顾客的安全和幸福生活负责。”木合亚提说。
现在,木合亚提不仅坚持每天检查消毒和检验设备运行情况,而且每周都会给员工上课,强调卫生和安全生产,“现在我的员工进厂子就知道换工作服、消毒、清洗车间,闲下来还和我一起讨论未来发展。”他说。
乌鲁木齐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祖里甫哈尔·哈力克说,乌鲁木齐县奶制品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条件简陋,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也不是很了解。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发挥市场监管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利用各项“放管服”措施,服务农牧民,利用双创基金,成立至民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也有很多其他想办小作坊和企业的农牧民来这里参观学习,以至民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将来我们要带动更多人创业。
此次专项整治后,乌鲁木齐县原有的一些条件简陋的家庭小作坊,都变成了干净整洁、安全卫生的小“工厂”。生产的奶制品质量好了,销量也越来越好。如今,乌鲁木齐县的奶制品卖到全市的柜台,在新疆国际大巴扎上成了抢手货。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