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芳芳 吴 昊
此前,某国外知名品牌旗下至少46种冰淇淋被召回的事件,使人们认识了原本陌生的化学物质——环氧乙烷。事实上,2020年9月,借助于发端于比利时的印度产芝麻原料的环氧乙烷超标事件,环氧乙烷就已经在全球媒体上“大出风头”。那么究竟什么是环氧乙烷,这种一级致癌物为何会出现在食品中?
环氧乙烷位列一类致癌物清单
环氧乙烷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石化产品,不但是最好的冷消毒剂之一,也是有效的广谱灭菌剂。环氧乙烷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人暴露于环氧乙烷环境中可引起呕吐、头痛、呼吸困难、腹泻和皮肤损伤等,甚至影响生殖,长期摄入可能致癌。2017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中,环氧乙烷位列一类致癌物清单。
国家明确规定不适用于食品灭菌
环氧乙烷作为一种广谱灭菌剂,可在常温下杀灭各种微生物,但由于灭菌后产品通常存有残留物,已有多个国家淘汰了利用环氧乙烷熏蒸食品,德国更是零容忍态度,早在1981年便明令禁止环氧乙烷熏蒸食品。2020年印度产芝麻原料的环氧乙烷高残留事件中,法国竞争、消费者事务和欺诈控制总局(DGCCRF)也持零容忍态度,对涉及样品采取100%控制。我国《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明确规定环氧乙烷不适用于食品的灭菌。
环氧乙烷出现在食品中的原因
食品中检出环氧乙烷,很大可能来自于食品包装的印刷油墨迁移。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家使用环氧乙烷对食品原料以及外包装进行熏蒸消杀,也可能导致原料中残留环氧乙烷。欧盟法规明令禁止将环氧乙烷作为植保剂使用,但可以作为农药在某些农作物上使用,这对食品原料被环氧乙烷污染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食品企业管控含环氧乙烷的原料较难
低浓度的环氧乙烷无法通过肉眼和嗅觉分辨出来,食品企业难以通过常规手段对含有环氧乙烷的原料进行管控。尤其是冷冻饮品、乳制品等不使用高温加工工艺的产品,更容易有环氧乙烷的残留。
加强环氧乙烷检测 护航食品安全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如果只是偶然低剂量接触或摄入则不必过于恐慌。但是,为了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中环氧乙烷进行检测监控很有必要。
目前,欧盟采用PTV(程序升温汽化进样口)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通过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检测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2020年11月发布)。美国EPA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分开检测)。
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塑料中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测定》(GB 31604.27-2016)则采用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两种检测方法来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环氧乙烷,但尚无对食品中环氧乙烷的检测方法标准。值得庆幸的是,已有国内检验检测技术机构通过自主开发,构建了食品中环氧乙烷的检测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
《中国质量报》【食品常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