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链汇力 以质取胜——上海市质量强链工作掠影

中国质量报
2024-09-24 14:11:33

□ 本报记者 唐志红

9月的上海,正在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质量强链工作,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心打造质量强链好生态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质量强链的工作部署,组织实施28个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28个项目覆盖产业领域广泛,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的占比14.3%,涉及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时尚消费品等重点产业的占比50%,涉及链上企业3900余家。

精准谋划工作方案。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以及在历年质量状况分析工作中发现的产业链质量难点、堵点,牵头制作质量图谱,摸清产业链质量脉络;制定28个项目“一链一策”试点工作方案,共梳理质量问题225个,锚定重点攻关项目105个,集聚质量政策91项,按照“问题精准聚焦、重点发力突破、政策集成叠加”的思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2989868_wangnan_1727068520802.jpg

召开海洋装备产业链质量提升研讨会

集成创新激励政策。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的全方位激励引导。一方面,发挥考核引导作用,将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项目推进成效作为年度质量和标准化发展水平考核指标,主动争取该市各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加大激励扶持力度,充分激发企业“质量第一”意识,鼓励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上海联动已有质量政策,在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评选、上海市“质量标杆”遴选、“上海标准”制定等工作中,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和成效突出企业予以支持;叠加产业政策,与专精特新、创新产品推荐目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定等产业发展举措形成同频共振;指导各区加强对质量扶持政策的倾斜,创新推出“宝质贷”“金质贷”“G60质量贷”等质量融资增信举措,为企业增加授信近27亿元。

构建长效工作机制。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不仅推动实施以两年为周期的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还探索推进质量强链工作常态化、长期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关于开展产业质量攻关活动的指导意见》,将有30年历史的重点产品质量攻关工作升级为产业质量攻关工作,并开展产业链质量牵手、质量技术突破、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联通4大行动,制定每年开展5个以上产业质量提升标志性项目,10个以上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方面的共性质量技术攻关项目和150个以上重点产品质量攻关项目的目标,通过培育指导、申请推荐申报、评价认定、通报表扬,构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技术机构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产业质量攻关工作机制。

2989883_wangnan_1727068433839.jpg

举行产业质量攻关活动启动仪式

协同构建质量合作朋友圈

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的显著特征,就是质量工作从单一企业扩展到了产业链全链条,特别注重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和政产研学用协同。为此,质量联盟这一新合作形式应运而生。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汽轮机厂等大型企业、机构成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合作联盟,按照“需求牵引、优势互补、统筹衔接、资源共享、融合共赢”的原则,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加强质量合作。

联盟编制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供应商管理团体标准》,规范供应商准入评估、运行质量控制和动态管理,推动开展高端装备行业供应商管理信息共享;实施“质多星”计划,选派联盟内企业资深专家作为“启明星”导师,建设10家“质多星”实践基地,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指导与咨询。

通过点对点定向质量帮扶,吴江天龙、新神州两家链上企业供应商年合同量从200万元扩大到3000余万元,产品质量问题下降20%以上,实现供应链供需双方的合作共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利用其在真空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技术团队和技术积累,通过对东富龙集团的技术扶持与指导,强强联合、取长补短,突破研发过程中的多个技术难点,合作开发出国内首台专业用于冻干制药行业的监测质谱仪,使企业年产值增加近1200万元,还形成了支持医药行业自主研发创新的良好社会效应。

不仅制造端协同发力,服务端也在探索创新。在线新经济(社区团购)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牵头单位——上海申创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促进中心,以构建放心消费环境为目的,成立了上海市在线新经济标准化联盟,组织中国邮政、中国海商学院、农工商集团、上海放心购公司、清美集团等单位共同开展“在线新经济标准化应用场景”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制定发布了以源头经营商标准、选品标准、供应链标准、经营服务标准和售后服务标准为核心的“放心购”企业联合标准30项。这些标准在云南、河南、内蒙古、山西等多地实现了标准对接、互认和采信,有力促进了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关。

2989877_wangnan_1727068459418.jpg

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合作联盟

不仅市内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也不断深化。随着长三角产业链合作日益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发展格局逐步完善,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长三角质量一体化合作,牵头创新开展了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建设工作。首批19个项目通过链主引领、链员协作、协同攻关,解决了一批行业质量难题,增强了产业质量竞争力。航空航天新材料项目推动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的1000多家优质企业进入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大飞机特殊工艺材料领域合格及潜在供应商增加30%。生物医药产业质量提升项目相关单位参与起草的《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指南》《区域品牌价值评价产业集聚区》作为国家标准予以推广。增材制造行业质量提升项目参建企业牵头起草了11项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增材制造行业标准。

不断强化质量基础支撑力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都离不开被称为“基础之基础”的质量基础设施。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提高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以“三化”为发力点,推动链上企业、技术机构共同努力,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质量支撑。

2989880_wangnan_1727068488871.jpg

推动开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航空航天材料质量提升建设

一是集成化。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广布局”,增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手段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全市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建成了100个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项目,已为企业服务超40万次;另一方面“提效能”,出台《上海市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市区两级评估命名制度,不断推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上的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项目效能提升。

例如,半导体、芯片制造等国家战略发展产业领域,食品、生物医药等基础民生领域,3C电子、汽车等行业领域,都对生产环境控制严格,需要保持高度洁净的环境才能满足精密化、微型化、高纯度、高可靠性等工艺要求。因此,这些领域对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需求迫切,但如何验证机器人产品在此类环境中使用不会影响环境洁净要求,成为行业问题。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首批上海市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项目的牵头单位,对此类需求进行充分预研,建设面向机器人行业的首个机器人洁净应用专业测评实验室,开发国内首个机器人洁净级认证项目,通过检测及认证两种服务方式的信任传递和质量背书,助力机器人企业成功将产品推入洁净应用场景。

同时,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立了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中国机器人CR认证,制定机器人控制装置、线缆、连接器、精密减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认证实施规则,助力机器人行业打造自主可控供应链。在中国机器人CR认证的支撑下,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整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机器人产业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项目建设,帮助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企业应对市场需求急剧增长、技术迭代与制造能力飞跃式发展伴随而来的可靠性和系统集成度不足、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等质量问题。

2989874_wangnan_1727068586682.jpg

举行机器人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揭牌仪式

二是国际化。2021年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中国质量(杭州)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质量国际合作,共同促进质量变革创新、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作出贡献。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贺信精神,将其作为抓好质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质量强链工作注重推进标准国际化,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竞争力和影响力。

人工智能技术是近几年来最前沿的爆发式增长的技术,包括核电领域在内,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和应用也是一片无人蓝海。核电人工智能标准成为了我国弯道超车的重要支点。“国和一号”核电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链主——上海核工院通过在核电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积累,牵头制定了IEC在核电领域的首项AI技术标准。该标准确定了IEC在核设施人工智能应用这一重要新兴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国际标准制定路线图。在此工作基础上,上海核工院推动成立IEC“核设施人工智能”标准组并任召集人,这标志着中国在核电人工智能标准话语权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突破。

面对光伏玻璃出窑炉大型化、玻璃薄型化、生产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光伏玻璃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的链主——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加强标准引领,引导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标准联动创新,组建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加快开展工程建设、产品、装备、检测方面先进标准的研制和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提升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该单位牵头研制的国际标准ISO 23237:2023《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透光率测试方法》,为合理、有效评价建筑用光伏玻璃组件透光性能提供了全球准则,有力增强了我国光伏领域检验检测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为进一步稳固我国光伏玻璃产能世界第一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2989865_wangnan_1727068620738.jpg

召开ASME NQA中国国际工作组会议

三是数字化。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也正在催生质量变革。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的推进,为产业链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型提高质量管理效率效果探索出新路。

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渠道在时尚消费品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得物App)在牵头开展时尚消费品产业质量联动提升项目过程中,一方面抓硬件,加快探索电子商务平台查验鉴别服务数字化能力,建设人工智能查验鉴别体系和鉴别实验室,探索用人工智能保障品质消费、提升服务效率。其AR试穿试戴服务精度遥遥领先,今年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大模型”试点示范案例。另一方面抓软件,积极推广获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的“供应方—质量—客户”同心圆质量管理模式,向产业链相关企业推广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新做法、新经验,助力提升消费信心。

不仅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也在加快探索以数字化手段更好服务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他们结合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的实施,创新开展首批低压电器产品数字化认证试点,通过数字化系统,大量采信试点企业诺雅克电气信息化系统中的质量数据,将整体认证审核缩短至1人日,检查费用降低75%,切实为企业降下成本,增出实效。

数据显示,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蝉联全国第一,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目前,上海质量强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标志性成果正在逐步呈现。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点线面质量联动提升,汇智聚力、向“质”而行,为产业链建圈强链新添动能,为上海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再谱华章。

(2024全国质量月·质量强市)

(责任编辑: 加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