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品质 延链条 育品牌
内蒙古正蓝旗推动地方特色乳制品“链”式发展
□ 闫锡坤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是中国察干伊德(意为白色的食物,即奶制品)文化之乡和察干伊德文化传承基地。正蓝旗奶豆腐、正蓝旗奶皮子于2013年度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奶制品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正蓝旗将发展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作为牵动产业升级、贯通三次产业、实现“奶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旗。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正蓝旗长虹乳制品厂,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厂区坐落着几栋标准化生产车间。在奶皮子生产车间,氤氲的热气中弥漫着淳郁的奶香,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挑着凝固好的奶皮子。正蓝旗长虹乳制品厂拥有合作牧场、鲜乳制品车间、特色糖果车间、休闲奶食品车间、固体饮料车间和检验中心,先进的生产、检验设备和加工技术位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正蓝旗市场监管局的推动下,今年正蓝旗长虹乳制品厂与内蒙古农业大学、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合作,实现关键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乳清蛋白饮料、小分子钛饮料、高钙饮料等乳清系列分级产品,填补了酸乳清领域产品空白。
为更好发挥质量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内蒙古市场监管局重点围绕质量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产业质量竞争力、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发展成效等方面,指导提升县域质量发展水平。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开展以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等多个旗县质量强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正蓝旗市场监管局推动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建立健全链长制运行机制,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地方特色乳制品质量强企强链强旗工作任务清单》,梳理33项具体任务。以“链式”工作思维抓产业,围绕“小作坊提档升级、链主企业提领辐射、精深加工提质扩能、品牌建设提标增值”发展思路,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强化项目招引,研发生产地方特色乳制品和乳饮料35种,年实现产值1.2亿元。探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链主常态化服务跟踪机制,着力提升产业链吸附能力,形成产业链良性互动闭环。
走进正蓝旗格日勒纯天然奶食品店,浓浓的奶香扑鼻而来。货架上摆满了奶豆腐、奶皮、黄油,让人垂涎欲滴。在正蓝旗,像这样的奶食品生产企业和传统奶食品小作坊还有很多。据统计,正蓝旗现有地方特色乳制品经营单位126家。2020年以来,正蓝旗经营主体数量实现年均16%的增长。
正蓝旗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正蓝旗在推动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过程中,不断探索业态融合,多措并举高质保量延链。优化奶源供给,持续推进地方特色乳制品质量追溯平台应用,全旗94家小作坊及企业实现从奶源采购到产品赋码整链条、全环节的产品溯源。推进奶制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形成以“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为引领,标准化手工坊逐步扩面的发展格局。探索“奶酪产业+文旅”发展模式,建成占地6600平方米的“奶酪会客厅”,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引导3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进入自治区“蒙”字标培育企业库,11家经营主体获得“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成功承办“锡林郭勒奶酪”评选品鉴和展示会,推动提升奶制品区域影响力。
如今,正蓝旗奶食销售网络辐射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及旗县市区,实现了全自治区中型城市销售网点的全覆盖,产品远销全国大中型城市,奶豆腐、奶皮子、酸奶等制品成为正蓝旗特色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