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乱锁座“锁”住自家前程

中国质量报
2024-12-23 12:39:28

□ 胡立彪

“提前半个月选靠前座位全部被锁定”“选挨着过道的座位也需要付费,不付费只能坐‘夹心座’”“不提供免费的3连座,带孩子坐一起还得付费”……近期,有乘客在社交平台吐槽购买机票后线上选座困难,靠前、靠窗、靠过道等的“好座”被航空公司“上锁”,无法选取。要想“解锁”好座位,必须使用部分里程积分,或者付费购买。此事引发网络热议。

关于航班在线值机出现锁座问题,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科普文章有这样的解释:飞机上的每一个座位都会对飞机的重心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为了给飞机预留可调空间,飞机配载员会根据不同机型预先锁定一些座位,以保证重心在安全范围之内。这些被锁定的座位在建航班时就会锁上,而在航班起飞前24小时或当天根据实际情况放开调整。

出于安全考虑以锁座调整配载可以理解,但有网友认为,这不足以解释线上值机出现大面积锁座但付费即可解锁选座的情况。对此,有航空业内人士坦承,航空公司锁座很多情况下是出于增加辅营收入的利益考量。机舱座位位置不同带给人的舒适感也不同,商务舱座位票价之所以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位置好。经济舱的座位对于不同乘客而言其乘坐舒适度也不同,更多的人喜欢第一排、靠近紧急出口、靠近过道、靠窗的座位,是因为这些座位有空间宽敞、视野更好、出入方便等优势。这些优势对于有需求的乘客而言就是附加价值,而航空公司认为其对这些价值拥有支配权。在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大部分历史时期,座位的附加价值由航空公司免费进行分配,但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它逐渐体现出市场属性,成为可供交换的商品或服务。

资料显示,从2011年开始,美国几家航空公司率先对机舱特殊座位收取额外的选座费用,之后全球大部分航空公司跟进效仿。目前,飞机选座费几成民航业“标配”。有航空研究机构调查发现,在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间,全球航空公司包括选座费在内的辅营收入从426亿美元增至1020亿美元。2022年,辅营收入占航空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达到15%,为历史最高点。从国内看,从2013年起,多家全服务航空公司陆续在国际、港澳台航班“试水”付费选座服务,并逐渐扩展到国内航班,但目前一直没有相关的收入统计。分析人士称,民航业的大趋势是票价走低,而要增加收入,提高票价之外的最佳选择是增加辅营收入。目前国内民航业的利润率通常只有1%至2%,选座费等辅营收入看似不多,但它零成本,且对于航空公司的利润贡献相当大。

选座费诞生于航空乘客消费个性需求不断增长与航空运输市场不断成熟的大环境中。相关专家认为,航空公司在遵守航空运输安全规范的基础上,适当让渡座位的分配权给乘客,让乘客付费获得座位优先选定权,属于一种增值服务,乘客为享受此优先权的购买服务而支付服务费,是有其合理性的市场活动。但选座费推行10多年,乘客抱怨不断,表明该服务有不完善的地方。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乘客对选座费表示不满,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收费过高、规则不明等方面。这与我国乘客的“槽点”大体一致。

航空运输市场为开放市场,航空公司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推出选座费等辅营服务项目须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其价格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制定,不能随意定价,且要明码标价。在考虑自身收益的同时,航空公司应兼顾消费者利益,有义务将选座费的范围、收费标准等事项公开,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开放线上值机选座服务,航空公司应如实告知消费者锁座的数量、原因等,不能故意通过大面积锁座的方式制造座位紧张或稀缺的假象,从而误导消费者付出更高代价选座。

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航空公司要长久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思路,开发更多能够满足乘客需求的增值服务。只想着玩锁座之类小花活儿收割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最终只会“锁”住自家前程。

(责任编辑: 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