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海盐:塑造中国品牌共筑质量强国

中国质量报
2024-12-24 14:51:35

芦花海盐:塑造中国品牌共筑质量强国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创新之路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滨海新区,占地96平方公里,盐产品年产能80万吨。其前身始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史称“芦台场”。汉沽盐场是长芦盐区有文字记载置场最早、盐质最好的盐场。清人汪砢玉在《古今鹾略》中记载,盐以质量论:“广不如浙,浙不如淮,淮不如长芦”。汉沽盐场所产海盐肌理如玉,晶莹如雪,有“芦台玉砂”之美誉,明清两代独享贡盐尊位,是长芦盐区海盐的代表——“天下产盐之省八,贡盐独责之长芦”。近代天津早期的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大多得益于由汉沽盐场兴盛的长芦盐商。1948年12月14日汉沽解放,芦台场正式更名为汉沽盐场。

品牌历史与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汉沽盐场得到快速发展,盐业生产的技艺在发展中得以传承,在创新中得以提升,成为国家SD-001号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006年,汉沽盐场被商务部第一批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07年,“芦花”商标被认定为“天津著名商标”;2009年,世界盐业大会在中国召开,汉沽盐场作为大会指定观摩企业,接待了世界9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观;2010年,“芦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标志;2016年,汉沽盐场制盐工艺被列入天津市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芦花”海盐被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汉沽盐场食用盐商标——“芦花”牌,始于1981年,在食盐专营前的十几年间,产品行销华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食盐专营后,由于企业只有生产权,没有销售权,“芦花”商标逐渐退出市场。作为历经38年沉浮的老牌商标,“芦花”在国家“盐改”的大背景下,肩负“利国、利民、利企”的企业使命和“提升品质、开发品种、打造品牌”的经营宗旨的巨大责任,从无到有,最终发展成为中国海盐乃至中国食用盐领导品牌。

品牌的发展与创新

2017年1月1日,中国食用盐市场和价格放开过渡期开始,且暂时禁止国外海盐进口,这为国内盐企争取到了暂时的生存空间。同时,国家也提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实力、鼓励强强联合、优胜劣汰的发展要求,这对于“专营”时期在市场上毫无品牌可言的盐企,提出了快速发展的要求。

2017~2018两年,盐改过渡期的市场,跑马圈地、价格战、低水平重复的产品开发、缺乏规划的广告投放、缺乏专业度的渠道管理等现象还很普遍;一个省会城市可以瞬间聚集了全国所有的食用盐品牌,造成地方过度执法和保护主义严重,进一步禁锢了盐改放开的脚步;即使具有销售权的已有品牌,利润水平也出现了断崖式的滑坡,国内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的销售困难重重。

困难时期,千钧一发的发展阶段,汉沽盐场的SWOT分析做了一次又一次,市场化竞争中的意识、认知也不断在纠偏。

战略制定的核心是“差异化”后,形成的“不可替代性”。汉沽盐场具备独家优越的生态环境、富含矿物质海水资源、北方最大的“生态原产地保护”、千年传承下来的25道古法工艺,历时300多天自然滩晒,国内首创到现在都是唯一的卤水进罐真空制盐技术、产品富含了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的13种,是企业“中华老字号”,SD-001,这些都是区别于竞争者的巨大优势。

同时,海盐的国内总供给量远远小于总需求量,区别于食用盐总体产能的供大于求,一旦消费者普遍了解了食用盐的健康常识和海盐的高附加值,海盐产品首先就会出现整体销售大翻转。而芦花海盐,作为海盐的佼佼者,必将成为市场的宠儿。

因此,公司在盐改过程中,明确了坚定的品牌发展之路:10年内,将“芦花”食用盐品牌,打造成中国海盐领导品牌。

“定位”是21世纪市场竞争的首要考虑。虽然固有的认知告诉我们主力消费者是中老年群体,但是科技革命和消费模式的变化,让我们更加重视中青年群体,他们更关注、偏爱分享,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接受新鲜事物快,是品牌传播的主要载体。“海盐”虽然有了明确的细分市场,但在目标用户方面公司走出了只流连中老年群体的误区。

秉承理念 发展文旅

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汉沽盐场紧握新发展理念的航标,坚守绿色与可持续的核心理念,依托千年底蕴,深入挖掘地域传统资源,巧妙融合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文旅产业。

汉沽盐场秉持“文工旅学”深度融合的战略构想,依托第三产业的广泛包容性,勇于创新,积极挖掘并激活企业内部的潜在资源。自2017年11月起,着手构建企业文化新生态,率先建成了天津首座以长芦盐文化为核心,展现滨海新区盐业悠久历史的综合性行业博物馆——汉沽盐业展览馆。初期仅对企业内部开放,2018年5月1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传播盐业文化的窗口。2018年汉沽盐场成立盐业旅游开发办公室,2019年成立盐业旅游开发项目组,对汉沽盐场旅游产业初步规划,着手建设盐业风情区,积极准备景区运营工作。2020年10月14日,成立盐业文化旅游公司,从“生产设施景观化,生产设备景点化,生产工艺路线与景区一体化”入手,建成了天津首个“盐业风情游览区”。2024年10月,“天津盐业风情游览区”更名“天津长芦海盐文化旅游区”并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区重新导入文化内容,对工业场区景观进行重新命名,如将夏日里泛着红光的卤水结晶池幻化为“七彩盐田”(眼影盘),将重达数十万吨的巨型盐堆塑造成“玉砂仓廪”,将广袤无垠的白色结晶池装点成“海盐玉板”,更将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式滩田转化为“古滩遗迹”供人参观,并建设了景区大门、古芦台场石碑、八卦滩文化广场、14米观景台、游客售卖场、盐塑体验室、候鸟直播室、人工鸟岛、古法制盐大棚、盐风情餐厅、直升机观光等多个景点。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推进了企业清洁文明生产和现场的美化、净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综合治理水平,更让盐田的传统韵味、独特景观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彰显了中国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同时,文旅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要求,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结合“盐工业游”的开发,深入挖掘海盐产业所蕴含的历史、科普、自然及互动体验价值。从“学”字入手,面向海洋、立足天津,与社会各界人士对接。许多人纷纷前来了解长芦盐的历史,参观盐业景观和现代化盐业生产。此外,公司还积极搭建科普桥梁,深入社区学校、对接“双减”教育政策,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过举办海盐春扒节、盐田虾美食节、盐田摄影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宣传天津的海洋文化,让长芦盐这一地域名片在汉沽盐场熠熠生辉。

海盐产业有着数千年采集历史,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走入滨城古盐场,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今不同的海盐生产方式,感受古老厚重的长芦盐文化,以及千百年来盐对国家,对天津作出的贡献,通过体验盐业生产操作,感受海盐生产工艺和古老的方法。通过参观盐业展览馆、盐业风情区、古滩遗迹、鸟类救助站、古法大棚盐等,实景感受盐田湿地、巨型盐坨、红色卤水和生态保护,深度了解海水矿产、盐田水生物、天津地理气候、传统工业原料,以及新时代天津海盐不断发展所作的努力。

汉沽盐场的殊荣不胜枚举,而文化具有独特性、差异化和不可替代性。聚焦文化,同时彰显公司始终坚持的大国“良心”盐企的使命与责任,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傲视群雄。这是品牌战略的基础,也是区别于竞争者宣传途径的主线。

吸耀日之光,凭皓月之力,依沃土之广,聚人文之功!这正是汉沽盐场古今制盐的真实写照。汉沽盐场的传承与演变无疑是人与自然共同谱写的一曲传奇交响,虽延续千年,仍历久弥新;汉沽制盐传统技艺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纯天然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是远古与现代盐文化的完美融合,更是祖先为所有汉盐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芦花海盐,中国海盐味道!芦花海盐的地面推广范围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以京、津为核心,山西、山东和东北地区为根据地,沿着中国四大海盐产区和海岸线——江浙沪、福建、广东、海南,包括内陆的井矿盐大省湖南、湖北,芦花海盐的品牌战略地图上,已经插满了统一的“芦花”旗帜。

(广告)

(责任编辑: 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