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质量认证 深化行业整治 筑牢安全底线
我国认证监管效能全面提升
□ 本报记者 贾润梅
“对1226家认证机构开展信息公开专项整治,经查发现283家机构无备案网站,140家机构备案网站失效,785家机构备案网站不符合要求。”近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坚持保底线、拉高线协同发力,有效治理认证行业突出问题,确保认证监管精准有力、认证活动依法合规、认证人员专业敬业。
突出制度建设的基础保障,筑牢质量认证事业发展根基。深入落实《规划》相关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进程,全面梳理“问题清单”,组织法律专家召开研讨会,形成较为成熟的修订草案。制定质量认证领域深化改革举措,完善质量认证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对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认证制度所有者、认证机构公正性管理、区域化认证活动、境外合格评定机构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明确质量认证行业未来发展路径。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对专家评审机制、认证规则管理、案例评选等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严格规范管理制度。
突出质量认证的提升效果,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长远规划质量认证工作着力点。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总局探索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管理体系认证等试点工作,催生新产业新动能;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参与企业年度营收平均提升9.7%,利润率提升8%,质量成本控制下降5.8%,小微企业赋能提质成效明显;对境外认证机构在海南自贸港开展出口产品认证业务取消设立机构审批要求,首单出口产品认证业务成功落地,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国际认证通道。”
突出重点产品的安全监管,筑牢强制性认证管理安全底线。《规划》实施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器、商用燃气燃烧器具、可燃气体探测器、阻燃电线电缆等16种产品纳入CCC认证管理,对低压元器件恢复CCC认证第三方评价方式,切实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保安全”属性。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对不符合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暂停CCC认证证书1万余张。妥善应对“3·15”晚会曝光的灭火器质量问题,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对54家企业、442张CCC证书作出处理,其中,暂停证书222张、撤销证书134张、注销证书86张。
突出质量认证的信用本质,深化认证行业监管整治。去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以压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提升认证质量水平为着力点,全面提高质量认证公信力。持续整治认证市场秩序,对260家认证从业机构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其中10家从事虚假认证、14家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立案处罚,对14家存在一般问题的机构实施告诫并责令整改;对83家失联认证机构现场开展专项检查,对其中15家机构撤销资质、9家机构注销资质、1家机构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对30家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对其中2家机构撤销资质,对17家机构责令整改。强化认证有效性抽查和监测评估、质量分析、风险排查和追溯处置,督促认证机构针对抽查不合格产品撤销认证证书830张,对涉及的381家企业信息同步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突出质量认证的能力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认证行业专业化提升行动,开发《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免费课程,督促认证人员完成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根据《规划》,加强合格评定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输送,推荐中国专家担任国际电工委员会合格评定局成员、15位中国专家担任国际组织专家,做好国际化人才储备。加强认证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对各地认证监管队伍的培训指导,健全认证机构资质审批、CCC实施机构指定等专家评审机制,充分吸纳地方市场监管局、技术机构、科研院所的优秀专家进入认证监管专家队伍。
【决胜“十四五” “市”说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