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该方案提出,围绕先进智造、南箭北星等资源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到2027年,初步建成以高科技和经典工业游为特色的工业旅游体系,新培育5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个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和一批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
工业旅游是以保护开发工业遗产、整合工业资源、彰显工业文明魅力、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以多样化工业形态为载体的旅游新产品新模式。作为产业融合的产物,工业旅游涉及的领域广阔,产业链长、跨界性强,不仅可以助力工业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塑造城市形象,也有利于更好传承工业文化,丰富旅游供给,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文旅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工业旅游最早起源于欧洲。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开放生产车间,允许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引发社会关注。随后众多厂商纷纷效仿,一时间参观工业企业成为“时尚”。这种参观活动逐渐演化为工业旅游。到20世纪80年代,工业旅游景点迅速增多,从能源产业、纺织业到食品和饮料业,涵盖主要工业领域各产业链,工业旅游进入鼎盛时期。目前,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工业旅游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产业,在经济构成中占据重要位置。
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只有30多年时间。但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和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这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过近些年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政策支持是我国工业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并明确通过5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建立一批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根据国务院部署,文化和旅游部于2022年和2023年评选并公布两批共124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各地推动工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借鉴。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意识到工业旅游的价值,在资源挖掘、业态模式和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产品,涉及工业遗产、文化创意、观光工厂、工业博物馆、研学科普等门类,业态丰富,成为现阶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和旅游业极具活力的增长点。像北京市一样,许多城市也以建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为契机,加快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以“观光工厂”建设等为载体,以工业遗存保护开发为抓手,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我国工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与其他特色旅游相比,工业旅游市场规模尚小。工业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回收周期较长,一些工业企业对开发工业旅游积极性不高。已有的工业旅游项目中,有不少属于初级水平,与科普、文创等融合度较低,缺乏吸引力。公众对工业旅游的认知度、参与度还有待提升。
工业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随着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创新,工业旅游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面向未来,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引导支持重点城市、重要园区、重点工业企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举措;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协同发展合力,实现宣传互推、客源互送、管理互鉴、效益互赢、线路互联,完善旅游发展全要素配套,形成互补、协同、共进发展格局;深化融合发展,拓宽工业旅游空间,推动工业旅游与研学教育、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融合发展,形成工业旅游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坚持龙头引领,培育一批工业旅游特色项目(线路),推动具有显著优势、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打造工业旅游精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