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协同产生聚变效应 浙江省特科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激活新动能

中国质量报
2025-03-03 13:48:50

“三联”协同产生聚变效应

浙江省特科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激活新动能

□ 沈微珊 本报记者 曹吉根

如何破解教育、科技、人才“各自为战”的困局?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特科院”)以特种设备安全需求为纽带,探索与高校及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联合科研攻关、联合服务产业“三联”新模式,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交出一份亮眼答卷。近期,该院获得全国最高等级甲类A1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资质,6项科研成果斩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体化改革经验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试点。

针对特种设备产业人才缺口大、专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浙江省特科院牵头成立全国首个特种设备科教融合学院,联合浙江大学等7所院校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技工—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后”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行业工程师、高校教师、企业技师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围绕安全工程、材料科学等专业开发6门特色课程,编写6项国家级职教标准,打造出杭州、海宁两大实训基地和数字化职教平台。截至目前,该院累计培养专科1132人、本科30人、研究生21人、博士后12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45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超95%。

在科研领域,浙江省特科院瞄准无损检测、材料检测、失效分析“三大科技赛道”,联合19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组建科创联盟,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2024年,该院研发的“大型设备内外壁机器人快速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高压储氢容器检测装置”攻克国际性难题,相关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其主导构建的“基于失效模式的超高压容器设计理论”,开创我国承压设备建造新范式。近一年来,该院新增专利46项、软著30件,制修订标准26项,科研“硬实力”持续领跑全国。

在松阳不锈钢产业园区,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检中心实验室落地,让企业检验成本降低75%,推动当地不锈钢产业年产值突破116亿元,产品加速向中高端跃升。浙江省特科院以“国家中心+实验室+基地”模式,在浙江省布局产业服务网络,大型承压设备打磨机器人等5项自研技术成果转化创效3.7亿元,其中,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为舟山绿色石化项目节省成本超1000万元,间接效益达1.5亿元,入选全国“检验检测服务创新发展”优秀案例。

国际化步伐同样铿锵有力,浙江省特科院助力15家浙江企业取得欧盟认证,还派出技术团队赴柬埔寨、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标准、装备和服务“出海”。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