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 镇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质监局大力加强政府大平台建设,不断促进质量建设新效益提升。通过职能部门联动推进,推行“一奖八制度”,即设立企业质量奖,建立“首席质量官”、质量损失率统计分析、质量关键控制点岗位责任、企业质量诚信、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质量工程师持证上岗、质量培训、重大质量安全报告制度,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开展质量强区 提升品牌效应
加强质量强区工作,是贯彻宁波市委“六个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区域功能和社会管理“五大转型”,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一是转变质量观念,提升发展层次。一方面,质量水平体现管理理念。围绕建设“美丽品质新江北”的要求,深化以质取胜战略,优化质量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另一方面,管理理念促进质量水平。通过不断灌输新的思想观念,强化认知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发展质量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逐步从单纯关注产品质量转变为关注发展质量。
二是接轨先进标准,扶持新兴行业。坚持以标准引领转型,以服务推动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奖励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通过制标占领行业高端,进而提升我区标准化战略水平。近年来,主持、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数及规模以上企业采标数保持了稳步上升势头。另外,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评定,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实施。以甬江街道北郊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试点,施行农村社区服务标准化,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导入卓越绩效,发展孵化基地。近年来,江北区大力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截至目前,有15家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27家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今年,宁波市第一家卓越绩效孵化基地在金田铜业成立,旨在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带动入孵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和开展卓越绩效管理。目前,已有跃进、前桥等6家企业成功入孵。
四是加强品牌培育,推动转型升级。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价值和效益”。通过畅通部门——街道——企业联系渠道,挖掘企业潜力,建立品牌发掘、培育、储备机制。2013年新申报市级以上名牌企业12家,其中省名牌5家,市名牌7家。目前,江北区已拥有省市名牌企业25家,名牌产品26件。政府还投资2000万元,在洪塘建设了国家级水表检测中心,为水表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又提供了优质服务,水表已经成为江北区一大特色产业。
加强安全监管 促进民生效益
质量安全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发挥多级联动响应,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民生效益提升,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
一是抓好质量安全,保障民生底线。要发挥安监委、食安委、“十小”办等协调作用,组织工商、质监、食药、安监等职能部门,调动街道、镇及工业区等的力量,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重点产品,抓好质量安全。对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特种设备和民众关切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要创新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报备;对潜在风险试点推行特种设备保险;推进食品信用分级,实施风险预警,狠抓源头监管。
二是提升质量层次,促进民生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的质量需求不断提高。要结合本轮行政机构改革以及食品监管职能划转,由多部门分段监管转为一部门全程监管的契机,理顺质监、工商、食药、农业等部门的职能。要充分发挥好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断提升质量层次,切实解决和改善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等问题。
三是强化优质工程,突出以人为本。要通过抓质量,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为群众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民生改善上。今年,江北分局结合食品监管实际,自主开发了江北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管平台,建立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并与宁波市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平台实现了对接。
改善质监环境 提升总体效益
作为质监部门承担了属地产品质量监管职责,就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离不开职能部门的配合,离不开企业主体责任,离不开社会民众监督。要加强与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承担和落实各方责任,主动谋求和回应人大、政协的关注,诚恳地接受政府、媒体和群众的监督,开诚布公,提质增效,重点要改善和营造“四个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思想环境是质量发展的内因。要加强干部职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作风建设年、纪律教育月等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市政府“十项规定”,认清高压线,保持警醒。要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经济的大局意识,着力建设思发展、谋发展、为发展的思想环境。
二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是质量发展的外因。秉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说理执法,坚决查处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着力建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环境。以“3.15”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法治宣传月等为契机,广泛开展质量法规宣传,大力弘扬“质为先、法为纲、民为本”的理念,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质量发展的主导。要坚决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稳定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利益,让市场参与者能够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坚决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不法行为,着力建设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江北区未发生区域性质量问题,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良好上升态势。
四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质量道德意识和质量诚信体系,努力推进职能部门和市场参与者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投诉举报热线、新闻媒介以及网上监督作用,对守信行为褒奖,对失信行为惩戒,着力建设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2012年,开通了江北质监政务微博,起到倾听社情民意、桥梁沟通作用。到目前为止,共广播近600条,有广泛的关注度,并已处理微博投诉9起。
通过政府大平台建设,政府、监管部门、质量参与者、社会中介力量等各方共同参与,江北区质监局从思想上转观念,从组织上强机构,从监管上求创新,从文化上谋发展,持续推动、不断强化区域质量的新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北分局)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