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浙江省嘉兴市大力实施质量教育工程
■文/东 黎
为了更好地推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夯实城市质量工作基础,浙江省嘉兴市在全市范围内面向不同群体实施了质量素养提升工程。通过一年的实施,市民的质量意识得到提升,中小学生质量实践活动增加,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质量满意度有了提高。
完善质量教育机制
今年年初,嘉兴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嘉兴市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到2017年,全市50%的中小学校开展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10万名中小学生接受质量初始教育,推进1000家骨干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10万名产业工人质量技能水平,对全市450万居民开展普及性质量消费常识教育。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嘉兴市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嘉兴市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办法》,科学制定年度质量技能人才培训计划。
为搭建平台支撑质量教育工作开展,嘉兴市设立了“嘉兴质量学院”,加强教学师资培训,开展质量人才培训;建立了“浙江大学管理研究中心嘉兴分中心”全市首家专业质量研究机构,强化科学研究与培训顾问;在嘉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设立“嘉兴质量实训基地”,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开展以师带徒传帮带活动;依托“质量大讲堂”、“科学大讲堂”、“科普学校”及基层科教活动中心等平台优势,组织开展各类质量知识宣传活动。
嘉兴市质监局联合嘉兴教育学院,组织全市25所职业学校校长和教务处负责人开展了质量素养知识讲座。该局组建了“质量智囊团”和质量志愿者队伍,传播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帮扶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嘉兴市质量协会不断深化QCC品牌活动,为企业培养了近200名小老师和7名QCC成果点评专家。该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并实施了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操作,企业专业人员进校任课的互动交流机制。
提升全民质量素养
一是面向青少年,加强质量素质教育。嘉兴市加快建设质量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本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他社会资源,建立一批能够满足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需求的各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并向全市各中小学校开放,已建成省级质量教育实践基地2个,市级质量教育实践基地5个;加强中小学生质量初始教育,开展各类质量科普宣传活动,将相关质量教育科普读物编入中小学课外读物目录,向蓝天学校等学校发放《探寻质量的基因》,做好质量知识普及。
二是面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安全教育。嘉兴市加强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守法意识,引导企业建立质量诚信制度,自觉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为社会提供安全产品;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开展“质量大讲堂”,举办“质量沙龙”等活动,传播先进质量管理理念,交流、观摩、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增强企业质量优先意识;通过先进管理孵化基地建设,带动一批产业链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已建成市级质量管理先进孵化基地4个,省级质量管理先进孵化基地1个;通过市长质量奖企业示范教育等方式,引领一批骨干企业实施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三是面向产业工人,加强质量技能培训。嘉兴市广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加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和新型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将质量基本理论知识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目前已建市级职工技能培训基地66家;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市质监局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三方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质量课题研究,促进企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质量品牌传播等,形成了智库示范效应;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质量素养基本要求纳入鉴定考核内容。为提升未来产业工人质量素养,该市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质量素养与职业发展”公共选修课,积极开展校园质量文化建设,渗透质量理念和质量元素,将质量素质教育纳入嘉兴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组织开展了大中专学生质量安全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该市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活动,充分利用职工课堂、职工讲堂等平台对新员工开展上岗前质量教育,对在职职工进行质量再教育,选树一批职工群众性质量管理、技能提升先进典型。
四是面向公众居民,加强质量常识教育。嘉兴市组织开展了各类质量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质量知晓度和参与度。嘉兴市质量协会自编了20种质量科普教材向广大居民进行宣讲,利用互联网传播方式,已连续举办10期质量管理公开辅导课。该市还通过量身制作微视频,向公众传播“天蓝水碧”、“海绵城市”等环境质量知识,今年来,滚动播出微视频10多万次,电子显示屏联播达6000多次。
嘉兴市质量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强化了群众和产业工人等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了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使质量管理方法得以创新,质量技能得以提升。该市开展了质量QC小组、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试点经济开发区企业导入5s现场管理并开展质量评价,11家试点企业已通过达标验收;面向全市企业做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专项培训,累计开办5S、卓越绩效管理免费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900余人次。通过实施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有力推动了职工质量意识强化、技能素质提升,加快了职工创新型人才培养,全市已建市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69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2个,获国家专利1146项。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5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