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浙江省温州市积极探索促进行业协会参与“共治”工作
2016-01-18 14:49: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让“中介”发挥更大的作用

   ——浙江省温州市积极探索促进行业协会参与“共治”工作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在浙江温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各类行业协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们起步早、数量多,渗透到经济生活各个角落,扮演着全市质量治理生力军的角色,当地企业与产品成长的每一步都与这些行业“中介”息息相关。如今,温州57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是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质量共治”的中坚力量,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由温州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改革和加强行业协会质量工作的通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知提出了改革和加强行业协会质量工作的七大举措,为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质量共治、提升行业质量水平、促进“质量温州”建设吹响了号角。这些措施包括支持行业协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行业协会更广泛参与品牌建设、支持行业协会更深入参与标准化工作、支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支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行政审批工作、支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打假治劣工作、支持行业协会参与质量信用建设。此次,该市选定了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温州市服装商会、温州市金融机具行业协会、乐清市小型断路器行业协会、瑞安市汽摩配行业协会、永嘉县泵阀行业协会等六家行业协会作为首批试点,开始了新的探索之路。

   据温州市质监局副局长梁世盛介绍,行业协会在温州质量立市的各个阶段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联盟标准、培育区域性名牌等途径,提高行业质量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要让行业协会充分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承担更多公共服务和自我束约、自我管理功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要积极提供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及时反映企业及消费者的质量需求,依据市场规律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质量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地推进行业协会的质量工作,探索更加系统化的质量共治的成功经验。”梁世盛道出了改革的依据与方向。

    加强行业自律

   积极参与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与治理,实施质量预警,是温州市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确保质量安全底线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市组建了风险信息研判专家工作组,整合监督检验、许可审查、执法检查、风险监测、投诉举报等各方资源,通过风险监测发现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为加大隐患和风险排除力度,温州还建立了大稽查执法联席工作会议机制。“温州有15万多家民营企业,其中大多是小微企业,但是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政府的质监等部门持续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是不断创新质量安全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由于行业协会最贴近本行业企业,最掌握行业状况,最了解产品及企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可以在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温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革和加强行业协会质量安全管控工作中,将在试点行业协会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开展行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监测点将及时报告相关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会同监管部门开展分析、研判、处置工作。试点行业协会还承担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的整改确认工作,指导不合格企业分析质量问题的成因,从而有效整改。

   在重点行业协会中设立打假维权联络室,也是推进行业协会质量工作改革和试点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旨在有效打造“质量共治”的监管格局,健全大稽查执法外部协作体系,延伸质监行政执法触角,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行业管理之间的互动,构建高效运行的打假维权协作机制,更加精准有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据了解,温州市质监局会确定联络室负责人及联络员,通过不断强化与健全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执法打假协作制度等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和服务的有机整合。通过良性互动,让质监部门及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及现实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而采用适宜的监管与服务措施助推行业规范提升。通过积极宣传质监法律法规、产品标准规范及各阶段的质量监管政策措施,让行业协会、企业及相关人员在生产、销售、服务、管理各环节树立自觉的‘法治质量’意识,增强行业、企业依法产销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形成“质量自觉”的行业质量监管态势。

    鼓励团体标准制定

   曾几何时,乐清市小型断路器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通过多次整治和深入调研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小型断路器配件的质量不稳定及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乐清市小型断路器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了塑料外壳等关键零部件的一系列联盟标准,指导企业按照联盟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签订质量承诺书,并将联盟标准推广到整机企业,倡议规模以上整机企业将联盟标准纳入企业的产品标准体系,带动产品抽检合格率稳步上升。该协会还出台了《绿色供应商产品管理办法》,制订“绿色供应商”的考核条件,包括必须保证配件产品质量达到联盟标准的规定要求,实施精益生产方式、5S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等,确保了质量源头的可靠性、稳定性。

   如乐清市小型断路器行业协会一样,近年来,温州的行业协会通过制定实施联盟标准的方式,提高行业质量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制定实施联盟标准达到70项,建设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19个。“行业协会参与了大量的质量工作,但前期也带有自发性和随意性,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让它们进一步发挥独特的作用。团体标准是为满足市场、科技快速变化及多样性需求,由具有法人资格、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学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的标准,它们最活跃,也最贴近市场需求,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和市场活力。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明确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此次我们在改革和加强行业协会质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支持行业协会更深入地参与标准化工作。”据温州市质监局质量与标准化处处长郑永明介绍,该市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并实施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联盟(团体)标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鼓励联盟(团体)标准对接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推动行业性采标工作。行业协会制定并实施联盟(团体)标准,取得突出成绩的,将由市、县(市、区)按照相关政策给予适当补助。而与此同时,标准化行政机构、研究机构会指导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工作,推动落实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助推区域品牌建设

   “鞋革行业的质量发展是温州市质量发展的缩影,完整经历了质量问题多发、质量立市、质量兴市、质量强市各个阶段。”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如今,温州已成为中国鞋革行业自主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城市,全行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浙江名牌48个。“二十年前,温州鞋革行业面临的质量问题是鞋类产品合格与否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鞋革行业的生存;今天,我们面临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鞋类产品能否满足差异化、个性化消费需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鞋革行业的发展。因此,鞋革行业协会改革和加强质量工作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推动行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基础工程。”该负责人说出了对改革的心声。

   多年来,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通过加强企业质量信用培训、强化区域品牌建设、倡导品牌创新意识、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推进行业质量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协会召开了中国鞋都品牌创新峰会,搭建了温州市鞋革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筹划了中国鞋都设计研发中心并筹建中国鞋都电子商务城。同时,鞋革协会成为了温州市承接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首家试点单位,2013年底,协会正式承接六大部门的八项职能,其中温州市质监局的“名牌产品初审及推荐”便是其中之一。

   伴随着温州市改革和加强行业协会质量工作的开展,鞋革行业协会的前期试点经验也将被推广开来。“温州名牌产品”、“温州市时尚品牌”等代表企业质量水平的荣誉认证,其初次审核“大权”,都将由温州市质监部门下放到有关行业协会。“改革和加强行业协会质量工作的举措,体现了政府和质量主管部门推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决心,就是把能够放给行业协会的权利大胆地下放,激活行业协会活力,把行业协会培育成为质量建设的坚强堡垒。”郑永明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各试点行业协会负责推荐行业内企业申报温州名牌产品、温州市时尚品牌工作,并对推荐对象出具初审意见,试点行业协会的初审意见作为审定温州名牌产品和温州市时尚品牌的重要依据。同时,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助推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推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企业成为品牌培育企业,牵头或参与浙江制造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导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推动达标企业申报浙江制造品牌认证。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品牌宣传活动,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各种展览会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5年11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