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3·15”不应只是一个过场
2013-07-05 15:46: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田震

    “3·15”又过去了,带着企业的几分忐忑,带着消费者的几许快意,在轰轰烈烈的揭批与维权中,告别了又一个年头。

    热闹之后总会归于平静,“3·15”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与感触也在大家的热议中慢慢消失,一切的一切又平常起来。

    回顾历年的“3·15”,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3·15”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中,我看到苹果、大众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出现在揭批之列,让人震惊,也让人感慨。

    在这种不讲情面的揭批中,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决心和力度,看到了公正消费、平安消费的希望。“3·15”,用其特有的方式,向全国消费者传递着正能量。

    感动之余,我也不禁感慨,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少了。

    消费,是一个一年要伴随我们365天的话题,消费者的权益也要保护在每时每刻。所以,打假维权、揭露批判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每年的3月15日这天,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大环境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课题。

    对于企业来讲,“3·15”就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任何的瑕疵暴露无遗,学会用这面镜子反思,才会看到良心和责任,也才能在商战中取得真正的胜利。

    就像是生活中每天都要照镜子一样,对良心和责任的反思也不应间断,更不能仅仅靠外力督促和提醒。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首先就是对良心的问责。从地沟油到三鹿奶粉,从塑化剂到镉大米,中国的消费者已经承受了太多太多本不应当承受的折磨,而这些折磨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些不负责任的企业,每天背着千万人的指责过日子,即使日子再富裕,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与其在每年的“3·15”经受“受难日”的考验,倒不如从现在做起,踏踏实实地度过每一天。

    从消费者来讲,维权的意识和行动也不应当仅仅在“3·15”那天来一个大爆发,每一个人多一些维权意识、多一些维权知识、多一些维权行动,让维权成为大气候,就会给企业们一种无形的监督,让我们的消费环境越来越好。

    在此,我也呼吁政府,类似“3·15”的活动应该更多一些,更经常一些,多给百姓们一些话语权,对于一些不道德的人和事,要多一些重拳出击,真正让老百姓们买上放心的东西,真正让那些凭良心、本本分分做生意的企业赚大钱,也真正让那些偷奸耍滑、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硕鼠”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三月份是学雷锋月,过去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叫做“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意思是说学习雷锋每年就只有三月份。而今年,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之际,全国上下大抓学雷锋活动,切实把这种好风气、好传统、好思想留住。

    我想,“3·15”也是一样,它所代表的是消费者对平安消费的呼唤,是对企业良心做事的鞭策,也是党执政为民、政府以人为本的一个缩影,关系的是社会的和谐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而我想,这也是当年开展“3·15”活动的一个初衷。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年4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