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丹 苟余城 图/苟余城
2013年5月的一天,成都公证处公证员唐怡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当事人。对方是一位从贵州赶过来的中年妇女,申办的是继承女儿遗产的继承权公证。在交谈中,唐怡得知,原来这位阿姨去世的女儿,就是2013年4月22日在向芦山地震灾区运送救灾物资时,不幸被坠石砸中的“最美女志愿者”——汪策。唐怡在认真办理好这项公证的同时,赶紧将此事汇报给了领导。成都公证处党支部书记向海平立即到值班岗看望英雄家属,并全额免去了英雄家属的公证费用。
这只是成都公证处不计其数的公证案中不断提升公证质量、完善服务质量的一个例证。成立六十周年来,成都公证处一直将质量视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质量工作高度重视,“质量是公证的生命线”,成了公证处每一位员工的共识。
为夯实质量基础,近年来,成都公证处开展了一系列巩固、提高公证质量的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通过开展年度业务培训、专题公证业务讲座、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接待礼仪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一方面改善全处员工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公证人员办理公证的能力,从源头上保证公证质量。
二是加强业务指导。组织资深公证员成立成都公证处业务指导委员会,着重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重大、疑难、复杂、新型公证事项进行研究和指导,全面强化公证业务的指导和管理。
三是严格审签把关。成都公证处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取消主办公证员审签权,形成专人专类把关的审签模式,确保处内的每一类、每一份公证文书都有专人把关;同时,适时出台了《成都公证处关于规范公证事项审签的规定》,对违规审签,伪造、变造审签单等一系列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惩戒措施,从制度上规范了审签把关行为,保证了公证质量。
四是质量检查常态化。对于已经办理的公证事项,成都公证处并没有束之高阁,而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质量检查和公证文书档案清查,定期开展公证质量检查、清查、随机抽查等活动;同时形成长效机制,每年开展质量检查、清查,将全处近年所办理的公证至少检查一次,积极排除质量隐患。
五是丰富技术手段。先后配置了第二代身份证识别仪;在学生信息网站购买了学历查询服务;建立了短信、QQ群等公证处内部信息交流平台;与省、市出入境管理中心,市房管局合作建立了相关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通过多项措施的落实,避免了假证、错证的出现,有效提高了公证质量。
经过多年质量建设,成都公证处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公证行业公证质量的排头兵。为了肯定该处的工作,2013年9月,《中国质量万里行》走进了成都公证处,见证了他们以公证质量问题“零容忍”的态度,毫不动摇地把公证质量放在最基础位置的不懈努力。《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