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质量万里行》>>
【卷首语】中国乳企应该有所担当
2013-11-06 10:54: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奶粉市场真不让人省心,本土乳企三聚氰胺大病未愈,洋品牌又接连曝出丑闻;恒天然“污染门”尚未见出分晓,多美滋“行贿门”又炒得沸沸扬扬。孩子依然挡不住一个接一个地生,婴幼儿嗷嗷待哺还得一口一口地喂,最揪心的是妈妈们,拿什么养育自己的小宝贝?

  照理说,竞争对手遭遇滑铁卢本土乳企应该窃喜才是,可遍观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著名乳企的动静,未见哪一家有高兴的表现,更谈不上高举大旗、收复失地了。国际品牌可不像本土乳企那么仁义,正是在中国乳业遭到三聚氰胺致命打击的当口,国际品牌毫不客气地杀将进来,牢牢控制住国内高端奶粉市场。见洋品牌吃香,有些地地道道的黄脸汉,也想方设法在境外注册品牌,然后摇身一变,描了副洋面孔衣锦还乡、招摇撞骗。

  对中国乳业的振兴,政府和国人给予了太多的期待和支持。早在举国围剿三聚氰胺,涉事企业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时候,我们相信了他们,依然不离不弃,静待崛起;内地本土奶粉遇冷、洋奶粉断货,香港水客泛滥颁布“限购令”的时候,我们暗自祈祷:本土乳企知耻后勇,挺直腰杆,为民族再争一口气;眼下洋品牌走下神坛、与本土品牌同上起跑线的时候,我们还在为他们加油:伊利给力,蒙牛奋蹄,光明、三元雄起!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未感受到本土乳企强有力的回应,本土乳企似乎过于冷静,冷静得让人有些心凉。是被打趴了,抬不起头来?是自叹不如,甘愿认输?还是潜伏爪牙,暗练筋骨?

  我们不得不痛苦地面对现实:本土乳企患上“软骨病”!

  最突出的表现是失去自信。曾几何时,中国乳企也是踌躇满志的,“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何等豪迈!就在中国乳业大展宏图之时,三聚氰胺不期而降,给立足未稳的乳业大军当头一棒。这一棒,不仅毁掉了中国乳业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毁掉了消费者对中国乳企的信赖。毁掉的质量,通过技术手段可以短期重建,而重建信赖需要动用更多的资源、花费更多的力气、耗上更长的时间。在中国乳业马拉松式的疗伤过程中,有些本土企业撑不住了,最终选择放弃。

  “软骨病”的另一种表现是安于现状。中国市场大着呢,国际品牌目前控制的不就是高端市场么,大量的中低端市场还给咱留着呢;奶粉消费是刚性需求,尽管本土品牌不那么讨人欢喜,但当年遭到重创的知名品牌一家家都还活着,多少还有点钱赚,有的小日子还过得相当滋润。活着就是胜利,振兴乳业的大任还是托付别人吧。

  中国乳业迟早都要振兴,本土无放心奶的尴尬局面必须尽早终结!天降大任于斯人,历史的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伊利、蒙牛、光明、三元这些领军品牌肩上。该行动了,为了孩子们少一些哭泣,为了妈妈们少一些担忧,中国乳企必须有所担当!

  近日又传出好消息,中央财政将提供超过300亿的专项基金,重点扶持5家本土乳企做大做强。愿这300亿,能给中国乳企再注入一点底气。(文/ 汪鹤林)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年10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