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解决好“吃事”,推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1-07-08 10:13:33

健康与食物,或者说与吃事息息相关。吃事即指人摄入食物的过程和现象。在笔者构建的食学框架中,“吃事”可充饥、防疾、疗疾,也可致疾。如何“充饥”而不“致疾”,如何“防疾”又“疗疾”,需要每个人都重视并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吃方法”,这也是每个人身体力行、积极主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吃方法”把吃事的整个过程分为吃前、吃中、吃后三个阶段。在吃前阶段,需要考量肌体需求、食物类型及所处季节,即“吃前三辨”,从而选择相应食物;在吃中阶段,要注意数量、种类、频率、温度、速度、顺序、生熟七个维度,即“吃中七宜”;在吃后阶段,要进行“二个检验”,即食物消化后的大小便等释出物是否正常,以及食后肌体反应状况。这样的“吃方法在“吃事框架中用一个形状如表盘的图形来表示(如下图),它的名字是“世界健康膳食指南”,也名“表盘膳食指南”,又因它是指导人类“吃事”的依据,又名“表盘吃事指南”。

大多数膳食指南只注重吃中阶段,另外两个阶段多被忽略。然而,就一个营养充足的、完整的“吃事周期而言,吃前和吃后两个阶段与吃中阶段同等重要。

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医学指南《黄帝内经》里写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就是说,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上游、中游、下游之分。上游的关键在于食物摄入,中游在于心态和运动,下游在于医事。小到每个人的健康长寿,大到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个关键点在于每个人都需要把“吃方法”放在首位考虑,放在医疗的前面考虑,也就是形成“食在医前”的认知。做到“食在医前”,无异于完成了“上游”管理,这不仅让我们更容易掌握健康的主动权,满足自己的健康需要,还可以节省家庭医疗费用,减轻政府的医保负担,进而促进人类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告诫自己:我是自己健康的责任人,我是自己健康的受益人,我是推进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 刘广伟)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