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6 00:00:00
www.aqsiq.gov.cn
1.概述:
大豆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原产于我国,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5000年以上。大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和饲料作物,可加工制成多种食品和副食品。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在栽培上有特殊的意义。大豆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特别是东北大豆,品种好,质量高,深受国外客户的欢迎。
2.用途:
大豆是蛋白质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亚洲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主食和副食。由于大豆蛋白极易人体吸收,人们加工制成多种多样的豆制品用来享用,欧美国家的人们则用大豆的蛋白来替代动物的蛋白或作为动物蛋白的补充,因此,大豆在食用蛋白的供应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
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大豆油约占植物油总产量的1/6,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多少年来,北方一带,如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是主要的食用油。大豆油在食品工业中也具有广的用途和如制作糕点、人造黄油等等。
大豆榨油后的残渣,在商品术语上叫大豆饼、大豆粕,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一种优质精饲料,可做牲畜饲料添加剂。又因其富含氮、磷、钾,故也是优质肥料,可用于种庄稼前施底肥。绿色大豆植株可以作为青饲料,青贮或直接放牧,更是良好的绿肥,大豆秸是牛羊的好饲料,豆秸磨碎后可喂猪。
大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作油漆、油墨、甘油、塑料、电木以及人造羊毛、人造纤维、照相胶片、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鞣酸蛋白的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代乳粉、人造黄油等,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对世界食品工业有深远的影响。
大豆在医药保健以及防病治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用途,可作为宜食低淀粉病人如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大豆对防止脂肪肝和肝萎缩硬化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产销情况:
世界有四大大豆主产国,按年产1000万吨以上计,有美国、巴西、我国和阿根廷四个国家。其中美国的年产量约6500万吨;巴西的年产量约2700万吨;我国的年产量约1400万吨;阿根廷的年产量约1200万吨。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国家还有加拿大、印尼、墨西哥、日本、哥伦比亚、泰国、罗马尼亚、俄罗斯、朝鲜等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大豆是根据世界市场的供需情况而定的,每年进出口贸易量不一。美国年出口贸易占主导地位在1000万吨左右,我国最近几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主要出口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尼、新加坡、菲律宾,东欧、日本也有出口。主要进口国家有日本、加拿大、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丹麦、西班牙、英国、俄罗斯等。我国在50年代是大豆出口国,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到80年代,我国开始进口部分大豆,但出口量仍大于进口量,在多数年份净出口都超过100万吨,进入90年代,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发生逆转,最近几年出现出口量少于进口量,年进口在150万吨左右。
4.形态和色泽:
大豆籽粒有圆、椭圆、扁圆、长圆形,并有大、中、小粒的区分。大豆籽粒的色泽,因品种而异,从种皮上分有黄、青、黑、褐、双色,以黄色为最佳,种植面积占大多数,大豆由于日晒和长期贮藏色泽有浓变淡,光泽变暗,特别是水浸粒完全失去光泽,影响品质。
5.籽粒的构造:
大豆是双子叶无胚乳种籽,有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而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子叶,种皮约占8%,胚根、胚轴、胚芽约占2%,子叶约占90%。大豆种皮呈角质状,较坚硬,不透水。种皮上有脐、珠孔及合点,脐是珠柄与种籽相连的残迹,合点在脐的上部,是珠柄维管束和种脉连接处的残迹,脐下的小孔叫珠孔。有些大豆品种在结荚后期,如果水分较多,脐内部色素易溢出脐外,形成不同形状的纹斑,使豆粒的种皮变化,如褐斑粒。
成熟大豆的子叶颜色为黄色、青色两种。而不成熟的大豆子叶均为青色或黄绿色。青色子叶的大豆限于青皮和青皮的大、中粒种;而黄色子叶在各品种中均有。黄皮黄子叶大豆,适用于各种用途,因而种植广泛;青皮黄子叶大豆次之,青皮青子叶大豆多作为蔬菜用。另外,还有一种黑皮青仁大豆,种植较少,这种大豆大多作为中药材中配药用。
6.分类:
(1)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两种,即青皮青仁大豆和青皮黄仁大豆。
(2)青大豆:种皮青色,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两种即青皮青仁大豆和青皮黄仁大豆。
(3)黑大豆:种皮为黑色,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两种即黑皮黄仁和黑皮青仁大豆。
(4)其它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以及带各种花纹的双色大豆。
(5)饲料豆(秣食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肾脏形),两片子叶上有凹陷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7.质量规格:
(1)按GB/T8611―88《油脂业用大豆》,1988年1月25日发布,1988年7月1日实施。技术条件:按净粮脂肪含量分为五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2―1。
低于五等的大豆不适合油脂业用。
表1―2―1油脂业用大豆等级及质量标准
粗脂肪(干基),%
杂质%
水分%
子叶变色粒%
不完善粒,%
色泽气味
|
总量
其中:霉变粒
|
等级
最低指标
|
1
2
3
4
5
20
19
18
17
16
≤1.0
≤14.0
≤20
≤20.0
≤5.0
正常
|
(2)按GB/T8612―88《豆制食品业用大豆》1988年1月25日发布,1988年7月1日实施,技术条件:
以净粮水溶性蛋白含量分为三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2―2。
低于三等的大豆为等外大豆,等外大豆不作豆制食品业用。
表1―2―2食品业用大豆等级及质量标准
水溶性蛋白(干基),%
杂质%
水分%
子叶变色粒%
色泽气味
|
病斑粒与霉
变粒合计%
虫蚀粒与破
碎粒合计%
|
等级
最低指标
|
1
2
3
34.0
32.0
30.0
≤1.0
≤14.0
≤5.0
≤20.0
≤5.0
正常
|
(3)按WMB18―60《出口大豆暂行标准》,1962年4月20日批准试行,品质条件:
外观及气味:正常;无异味恶臭;
水分:不超过15%;
含油量(干态、乙醚浸出物):不低于18.00%;
等级见表1―2―3。
(4)进出口大豆的合同规格:见表1―2―4。
(5)出口合同中对品质条件有明确规定的,应严格按合同进行检验;合同未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可按WMB18―60中所规定的品质条件进行检验。
8.化学成分:
大豆的成分,因品种和产地不同而有差异,其中脂肪与蛋白质的差异特别显著,此外,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大豆的化学成分见表1―2―5。
表1―2―3出口大豆暂行等级标准
级别
纯质%(最高)
杂质%(最高)
|
特级
98.00
0.5
|
一级
96.00
1.0
|
二级
94.00
1.5
|
三级
92.00
2.0
|
四级
90.00
2.5
|
9.检验:
(1)出口检验:出口合同规定有检验方法的,按合同执行;合同未规定检验方法的,按ZBB23001―85执行。
表1―2―4进出口大豆合同的主要规格
规格品名
年产度
水分
(最高)
杂质
(最高)
不完善粒
(最高)
热损粒
(最高)
损伤粒
总量
(最高)
异色粒
(最高)
整半粒
(最高)
容重(每温彻斯特蒲式耳)最低
|
出口大豆
14.5%
1%
9%
|
进口美国2号或更好的黄大豆
14%
2%
0.5%
2%
2%
20%
54磅
|
表1―2―5大豆的主要化学成分
品名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粗纤维(%)
灰分(%)
|
黄大豆
10
36.3
18.4
25
4.8
5.0
|
青大豆
7
37.3
18.3
30
3.4
5.0
|
黑大豆
8
49.8
12.1
19
6.8
4.6
|
(2)进口检验:进口合同中规定有检验方法的,按合同执行;合同未规定检验方法的,按ZBB20003―85执行。
凡进口大豆应按GB2715-81、GB14935-94、GB4788-94、GB5127-98进行检验,并做急性毒性动物实验。
(3)大豆系法定检验商品,进出口大豆必须经过检验检疫机构检验,进口大豆未经检验的不准销售、使用。出口大豆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口。
10.包装及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