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鄂西北部素有“湖北摩擦材料重镇”美誉的湖北省枣阳市一家摩擦材料生产企业,呈现在眼前是一条先进的流水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把刹车片原料搅拌、入模、钻孔、打包变成成品,一气呵成,象这样的现代化生产线,该市拥有摩擦材料企业30余条,摩擦材料已成为枣阳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自1997年第一批摩擦材料企业组建至今,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枣阳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摩擦材料生产基地。发展初期,由于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上参差不齐,该市刹车片的合格率一度较低。经枣阳市质监、科研部门长期扶持,枣阳摩擦材料企业逐渐形成了做大、做强、做优的产业发展态势。目前,该市摩擦材料生产企业已达30多家,年生产能力近10万多吨,产品品种200多个,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仅次于浙江杭州地区。
贯穿一条以质取胜的主线
谈起摩擦材料这个地方支柱工业的成长壮大,枣阳市摩擦材料协会负责人感受深刻。时间推移至1994年,枣阳市围绕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起步组建摩擦材料工业,仅在两年就有10余家企业改行转产,投入刹车片的生产。当初,这批企业中的大厂家其生产能力也不过1万吨,多数企业都是小打小敲,产品质量成为地方政府尤为操心的一桩事。由于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质量管理“空白”,有的企业产品质次价低、积压滞销,有的企业偷工减料、生产假冒产品。于是,用户投诉的、打假查处的,一拨跟着一拨。加上企业无序竞争、产品相互“刹价”,“枣阳刹车片”一度传为“水货刹车片”的代名词。
产品声名受损,企业步履维艰。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枣阳市的摩擦材料工业却落入低谷。如何振兴摩擦材料工业呢?这时枣阳市质监局站出来了,决定指导企业走以质取胜和创品牌的发展新的思路,即:从委托加工转向自主生产,从重产量转向重质量。针对产品质量低劣、假冒标识严重等问题,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从源头抓起,打假查处与扶持引导并重”的工作方案,根据对企业建立的质量档案划分类别,或进行整治,或实行帮扶。随后,对该市摩擦材料工业开展调查,摸清每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规模、质量管理,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然后建立质量档案,分别制定帮扶措施。
根据市场需求改进发展方向
枣阳摩擦材料企业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的配套协作,以借鸡生蛋,借脑生智,筑巢引凤的方式,建成初、中级摩擦材料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始终以信息化为切入点,以企业改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体制、技术、市场创新力度,努力组建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科技含量高、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的摩擦材料骨干企业群,带动全市工业的全面振兴,使摩擦材料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近两年,枣阳市近三分之二的摩擦材料生产企业又组织精兵强将,从事无石棉刹车片的研发和生产。枣阳规模最大的摩擦材料企业———兴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经理所说:“绿色环保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只有尽早、尽快适应市场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该公司的影响之下,枣阳摩擦材料企业纷纷上马新型无石棉刹车片产品,其无石棉刹车片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30%。
政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2008初,湖北省经委近日公布全省首批52个重点产业集群名单,枣阳市汽车摩擦片产业作为襄樊四个入选产业集群之一,每年将获省政府1亿元专款扶持。这是省政府对枣阳企业的关心和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枣阳市政府也不断扶持摩擦材料产业,他们依托一些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的配套协作,建成湖北飞龙公司500万套摩擦材料出口生产基地,使摩擦材料产业占枣阳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兴亚公司开发的“无石棉汽车用制动器衬片”被国家科技部、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十几年来,枣阳摩擦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种类也由过去单一生产刹车片发展到现在生产制动蹄总成、离合器等系列产品,由配套单一的车型发展到适用于重型车、中型车、轻型车、微型车等各类机动车辆,产品并出口到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国际市场,枣阳正在打造一巨型“航母”,成为中部摩擦材料产业集散地和领头雁。(作者单位:枣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