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通知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黄花山核桃、泉盛河酒、灌南金针菇、黄川草莓、金坛雀舌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2年第220号)
2012-12-31 14:42: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2年第220号

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黄花山核桃、

泉盛河酒、灌南金针菇、黄川草莓、金坛雀舌茶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黄花山核桃、泉盛河酒、灌南金针菇、黄川草莓、金坛雀舌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黄花山核桃、泉盛河酒、灌南金针菇、黄川草莓、金坛雀舌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一、黄花山核桃

    (一)产地范围。

    黄花山核桃产地范围为天津市蓟县孙各庄满族自治乡、下营镇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黄花山核桃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天津市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黄花山核桃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1)。

    二、泉盛河酒

    (一)产地范围。

    泉盛河酒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泉盛河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辽宁省朝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泉盛河酒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2)。

    三、灌南金针菇

    (一)产地范围。

    灌南金针菇产地范围为江苏省灌南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灌南金针菇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灌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灌南金针菇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3)。

    四、黄川草莓

    (一)产地范围。

   黄川草莓产地范围为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石梁河镇、白塔埠镇、石榴镇、安峰镇、双店镇、桃林镇、横沟乡、驼峰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黄川草莓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东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黄川草莓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4)。

    五、金坛雀舌茶

    (一)产地范围。

    金坛雀舌茶产地范围为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指前镇、朱林镇、直溪镇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金坛雀舌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金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金坛雀舌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三)质量技术要求(见附件5)。

    特此公告。

    附件:1.黄花山核桃质量技术要求

    2.泉盛河酒质量技术要求

    3.灌南金针菇质量技术要求

    4.黄川草莓质量技术要求

    5.金坛雀舌茶质量技术要求

    质检总局

    2012年12月26日

    附件1

    黄花山核桃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辽核1号、辽核4号、中林1号及当地传统品种优系。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至100米,土壤类型为石灰岩类淋溶褐土,土壤pH值6.2至8.0,土层厚度1米以上,有机质含量≥1.4%。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以当地核桃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嫁接优良品系繁殖。

    2.栽植:

    (1)栽植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2)栽植密度:每公顷栽植株数≤750株。

    (3)施肥:每年每公顷使用有机肥50吨。

    3.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的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采收时间:在9月上旬至9月中旬。

    2.脱青:人工或机器去青皮。

    3.干燥:自然晾晒,含水量≤6%。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果型:坚果圆形,壳面光滑,色浅,壳较薄。

    (2)果仁:饱满、黄白色、口感圆润清香、涩味淡。

    2.理化指标:横径≥34mm,单果重≥12g,壳厚≤1.5mm,出仁率≥50%,含水量≤6.0%,脂肪含量58.5%至64.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2

    泉盛河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辅料要求

    1.酿造用水:产地范围内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相关标准。

    2.高粱:产地范围内生产的红高粱,质量符合国家高粱相关标准规定。

    3.小麦:产地范围内生产的小麦,质量符合国家小麦相关标准规定。

    二、制曲工艺

   1.大曲:以大麦,豌豆为主要原料,粉碎细度通过20目筛孔的细粉占35%,曲料加水搅拌均匀,水份控制在35%至40%,踩曲,入房培养,顶火温度为47℃,培养27天,水份≤15%,糖化力≥500mg/g·h。成品曲入库贮存3个月以上方可投入使用。

   2.麸曲:以麸皮和稻壳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为菌种,在35℃至38℃温度之间培养48小时而成。成品麸曲须在5日内使用完。

    三、工艺要求

    1.工艺流程图:

    2.关键控制环节:

    (1)配曲:选用大曲、麸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曲。

   (2)入窖条件:醅料入窖温度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温控制。冬季15℃至17℃,夏季13℃至15℃。

    (3)摘酒:掐头去尾,分级贮存。

    (4)勾调:头锅酒60%,二锅酒40%。

   (5)贮存:采用洞藏贮存方式,原酒入陶坛贮存一年,导入木酒海一年后再导入白钢罐中再贮存一年。

    四、质量特色(清香型)

    1.感官特色:

  

 

高度酒

低度酒

色泽及外观

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杂质

 

具有明显的高粱酒陈香香气

具有较明显的高粱酒陈香香气

 

酒体协调、陈香明显、余味悠长

酒体较协调、陈香较为明显、余味较悠长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注:当温度低于10℃时,允许有白色絮状沉淀或失光;高于10℃时,白色絮状沉淀自然消失。

    2.理化指标:

  

 

酒精度,%vol

4165

3640

总酸(以乙酸计),g/L

0.45

0.30

总酯(以乙酸乙酯计),g/L

1.40~3.40

1.30~3.00

乙酸乙酯,g/L

0.80~2.60

0.70~2.20

固形物,g/L    

0.40

0.50

注:酒精度允许误差±1.0%vol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3

    灌南金针菇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选用白色金针菇FD—1品种。

    二、原辅料要求

   产地范围内的杨树木加工成的木屑(杨木屑),杨木屑要堆积3至6月,玉米芯、豆秸秆、麸皮等要求新鲜,无霉变、结块、异味。

    三、生产季节

    9月和1月制袋。

    四、拌料与装袋

   按照确定的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混合、拌匀,含水量调节至60%至63%,pH值7至8。手工或机械装袋,锥形棒打预留孔穴,装料要松紧适中,高度约15cm,每袋装干料重0.4㎏左右。

    五、灭菌与接种

   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保持16h;高压灭菌,温度达到121℃,保持2.5至3h。采用接种箱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或洁净室流水线接种。接种时栽培袋表面必须布满菌种,且要让部分菌种落入孔穴中,每瓶菌种接20至25袋。

    六、管理

   1.菌丝培养管理: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18℃至20℃,空气湿度60%至70%,暗光培养并适当通风。

   2.出菇管理:采用“再生法”出菇管理。菌袋生理成熟后在培养室内降温刺激(温度12℃至14℃),诱导菇蕾形成。袋内形成密集的针尖菇蕾后用小刀割除栽培袋口上的塑料膜,移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针尖菇倒伏后长出再生的整齐新菇蕾,新菇蕾形成馒头形进行套袋。出菇房温度控制在6℃至12℃、湿度85%至92%,CO2浓度控制在5000ppm至15000ppm(不同的发育阶段控制不同的浓度)。

    七、采收

    菇柄长12至15cm,菌盖边缘内卷,直径1 cm大小即可采收。

    八、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子实体色泽白亮,菌柄细长,盖小质细,整齐均匀,外形感观好,口感脆嫩爽滑。

    2.理化指标:

  

     

水分(以鲜计)%      ≤

90.0

粗蛋白(以干计)%     ≥

18.0

粗纤维(以干计)%     ≤

12.0

灰分(以干计)%      ≤

8.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4

    黄川草莓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明宝、红颜、章姬、宁玉。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褐潮土,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pH值6.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1.0%。

    三、栽培管理

    1.栽培方式:日光温室栽培。

    2.苗木繁育: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苗,苗重35g以上。

    3.定植:定植时间为9月上中旬,每年需要倒茬1次。

    4.栽培密度:每公顷定植株数<15万株。

    5.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每年施用腐熟有机肥≥30吨。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采摘时间:每年十二月份到第二年五月。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形饱满、端正,果粒大小均匀,果面新鲜洁净、光泽亮丽,果实肉质细软致密、鲜嫩多汁,香甜可口。果实着色度≥85%。

    2.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9.0%,可滴定酸≤0.8%。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5

    金坛雀舌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茶树品种

   槠叶、鸠坑、浙农113等适宜加工金坛雀舌的树种为毫毛较少、芽头肥壮、叶形中等、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中小叶茶树良种。

    二、立地条件

   低山丘陵地带,土壤类型为红黄壤,土壤pH值4.5至6,土层深度1米以上,底土无硬盘;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5%。

    三、栽培管理

   1.茶树栽植: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种植密度每公顷35000至55000株。

   2.施肥: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肥料采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每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厘米以上,每公顷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1500至3000kg或农家有机肥15000kg以上。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制工艺

    1.鲜叶采摘:

    (1)采摘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

    (2)采摘标准:按标准采摘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不采紫芽叶、病虫危害叶。

    2.工艺流程:鲜叶摊放 →杀青→摊凉→理条、整形→干燥

    3.工艺技术要求:

    (1)鲜叶摊放:鲜叶进厂后,验收分级,并按级别、品种、地块分开摊放。

   摊放过程中,鲜叶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摊放场所应阴凉、洁净、干燥、通风。摊放厚度3cm至5cm。摊放时间4h至7h。以叶质柔软,叶色转暗绿,青草气消失、清香显露、略带花香,失重15%至20%。

   (2)杀青:杀青温度为120℃至160℃,持续2至3分钟,杀透杀匀,以杀青叶叶质柔软,手握成团并能慢慢松开,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爆点,青草气消失,清香溢出为杀青适度。

   (3)摊凉:杀青叶要及时摊凉散热、散发水汽,并使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摊凉时间掌握15分钟至25分钟。

   (4)理条、整形:理条锅温90℃至100℃,理条程度要求茶条挺直,手捏不粘,起锅摊凉;整形锅温70℃至80℃,整形程度要求茶条扁直,基本定型,约七、八成干,起锅摊凉。

   (5)干燥(煇干):锅温65℃至75℃,炒至茶条轻折即断,手捻成末、含水量在5.5%至6%时起锅摊凉。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

    2.理化指标:水分≤6.5%,水浸出物≥35.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