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检验检疫>>福建省>>
漳州检验检疫局:伤不起的出口退运
2016-04-20 16:28:1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日前,漳州检验检疫局对一批退运自韩国的涤纶折叠伞进行调查,该批产品共计10800把,5.43万美元。经调查,退货主要是因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伞布折叠处存在色差,伞头带褪色,需返厂更换或处理,企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2015年厦门口岸出口工业产品遭退运共计1556批次,同比增长1.17%,退货金额3427.34万美元,同比下降16.4%,共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退运产品主要包括机电、轻工、纺织、服装、鞋帽等方面。出口退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欧美等国频出的法规成 “拦路虎”

  近年来,出于对产品安全、卫生、环保等事关消费者人身健康和安全的考虑,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和法规加以要求。其中,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不仅建立了较完善的海关抽查和市场监管机制,而且对于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还会公开通报,涉及的商品会面临海关退运、市场召回等。据介绍,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的官网会对北美市场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消费品进行公开通报,大部分商品会被要求召回维修和免费更换。欧盟则对一般消费品和食品类产品分别建立RAPEX通报平台和RASFF通报平台,对欧盟各成员国海关抽查发现的不合格进口商品以及成员国在本国市场发现的不合格商品进行通报,遭遇通报的商品将在整个欧盟市场面临召回销毁等严厉处置。

  欧盟、美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或地区是厦门口岸退运的重灾区。2015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机电、轻纺等消费品,遭到1300余起通报。据统计,近三年,欧美日退运总金额分别为2502.6万美元、2152.3万美元、2169.09万美元,分别占退货总金额的44.1%、52.5%、63.3%。

  质量问题是造成退运的主导因素

  2015年,厦门口岸遭遇国外退运的商品金额超过3400万美元,其中因商品质量不符合标准问题被退运668批次,涉及货值2561.55万美元,占退运总批次和总金额的42.93%、74.84%,不少企业连续发生退运事件,对企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除了官方强制性规定外,不少客户还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感官体验等非标准指标提出要求。但在实际贸易中,出口企业与国外进口商在订单合同中往往只对产品必需的CE认证、ROHS认证等强制性要求作出规定,而对金属材料的强度、家用机械的噪音、五金配件的尺寸精度等产品的具体使用性能要求往往不够明确,给后续贸易带来隐患。

  一旦国外客户在验货、销售或组装等环节发现商品与自己的具体要求存在差距,即便在出口前已经按客户要求的强制性法规标准检测合格,也会要求退运、返修,给国内企业带来极大的困扰。

  近年来,国外客户会对进口产品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但企业也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找茬,因为对产品质量提出额外要求,怎么说也不为过。例如,欧盟颁布的玩具新指令被誉为“史上最严”,除了规定严苛的机械和化学检测项目,还要求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档案。漳州一童车生产企业就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欧盟客户要求企业提供出口产品的技术档案,但又不告知具体内容,如不配合,出口产品就要被退运。

  提升质量主体意识是根本之道

  出口产品遭遇退运,不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影响企业的转型和国际市场的拓展。除少数因贸易纠纷引发退运,大多数退运主要还是由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和产品检测检验不到位造成,加强管理和风险管控是降低退运率的主要途径。

  对于国内外有强制性规定的安全、卫生、环保等项目,出口企业要切实强化产品的质量把关,严格按照相应的法规和标准采购原辅材料和配件、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新产品要通过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从源头上消除批量性的质量隐患。在签订贸易合同的过程中,企业可提前向客户了解明确的验收指标和要求。

  此外,对于电器、家用工具等商品,生产企业要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性能进行评估,确保产品在合理时限内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当然,企业也可以向专业机构获取帮助。近年来,漳州检验检疫局围绕产品质量和外贸风险这两大导致出口退运的关键问题,推出了多项信息和技术帮扶措施:收集最新的国外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和外贸风险信息,通过专业分析及时对外发布提示;通过追溯调查、培训宣讲等途径帮助企业查找被退运原因,指导产品更新换代和工艺改进。对于涉及出口退运的企业,采取跟踪监管、督促整改的措施,并帮助企业建设检测实验室、培训技术人员,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把关能力。(陈世阳)

  

(责任编辑: 车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