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虫媒传染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屡次拦截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病例。为有效防止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的虫媒传染病经集装箱货物传入传播,东渡检验检疫局启动三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科学预警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确实维护国门生物安全。
一是国境口岸病媒生物日常监测。在对外开放口岸及周边400米环境,设置固定监测点,开展鼠类及体表寄生虫、蚊类、蝇类监测。共设置鼠类监测点5个,蚊类监测点3个,蝇类监测点3个。通过日常监测掌握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指导口岸病媒生物防治。
二是伊蚊专项监测。伊蚊是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4月份起开展伊蚊成蚊监测, BDV帐诱法监测成蚊密度,集卵器法监控伊蚊幼虫孳生情况。通过监测掌握伊蚊密度、分布及携带寨卡病毒、黄热病毒的情况,为寨卡病毒和黄热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在检疫查验环节开展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监测种类由8类增加至14类,新增臭虫、白蛉、蚋、虻、锥蝽、虱6类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重点监测来自虫媒传染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货物,重点监测携带病媒生物风险较高的废旧物品、活动物及动物制品、原木、糖、饲料等。根据监测结果评估输入性病媒生物侵害程度,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