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指数以浙江省200余万家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16000余家小微企业样本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计算而成。与上年度相比,此次指数编制轮换调整样本2000余家,还对部分偏差较大的数据指标作了修正。《报告》显示,2018年浙江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延续线性上涨趋势,达到125.88点,同比增长5.42%与上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起始年2015年相比增长21.68%。从四项分项指数看:综合贡献力指数拉动总指数上行的贡献率最大,指数值达130.51点,较2015年增长24.92%;核心竞争力指数达到121.88点,同比上涨3.36%,较2015年增长15.74%;成长活跃度指数再攀新高,指数为126.85点,同比增长3.99%,较2015年增加26.31点;制度供给力指数快速上行,2018年达到121.23点,比2017上涨11.22%。总体看,2018年浙江小微企业成长呈现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小微企业向小微园区特色小镇加快集聚、“质量引领”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8年是浙江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第一年,浙江省政府出台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8-2020年)》和《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小微企业质效提升”行动为主要抓手,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18年浙江小微企业总数达到205万家,同比增长22.4%;新设小微企业36.3万家,同比增长18.25%;小微企业全年共吸纳就业1512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6563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税金总额1359亿元,外贸小微企业出口总额累计2946.3亿元,同比增长达29.9%。浙江小微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提升。
2014-2018年,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呈线性上涨趋势,2018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为125.88点,同比增长5.42%,与上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起始年2015年相比增长了21.68%。2018年四大模块指数表现良好,其中综合贡献力指数拉动总指数上行的同比贡献率最大,由2017年的17.53%增加到37.96%;其次为制度供给力指数,拉动总指数上行的贡献率达到26.84%,较上年上涨了19.64%;核心竞争力指数和成长活跃度指数的贡献率较2017年均有所回落,2018年的贡献率分别为17.32%、17.88%。
综合贡献力指数表现优异
重拾加速攀升走势
从指数增长趋势图来看,2018年综合贡献力指数达130.51点,在四大模块中居第一位,同比增长5.92%,较2015年增长了24.92%。其中,小微企业总数表现最为突出,指数值高达169.37点,同比增长3.05%。其次为营业收入总额,2018年指数达到124.33点,同比增长率超10%。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增长。
核心竞争力指数持续上行
2018年,核心竞争力指数达到121.88点,同比上涨3.36%,较2015年增长了15.74%。核心竞争力指数细分指标中,新产品产值占比和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这两个指标的指数值均超140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86%和6.50%。科技投入占比指数同比增长9.08%。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技术人才(含高技)比重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涨幅与上年相比有所趋缓。
成长活跃度指数再攀新高
2018年,成长活跃度指数为126.85点,同比增长3.99%,较2015年增加了26.31点。其分项指标中,新增小微企业数表现最为抢眼,指数值高达150.76点,同比增长0.87%。参与展会、论坛活动次数和小升规占比指数均超130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66%、8.78%。小微企业三年存活率指数为113.59点,同比增长7.36%,较2015年(99.75点)上涨了13.87%。小微企业开业率指数同2015年和2017年相比均有所下跌,但跌幅不大,反映出小微企业创业更为谨慎、更趋理性。
制度供给力指数加速上扬
制度供给力指数快速上行,在2018年达到121.23点,与2017年相比上涨了11.22%,较2015年增加了19.07点。制度供给力分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政府对扶持政策的宣传、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满意程度、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满意程度和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这五个测评项目指数值均超120点。其中,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指数位居第一,同比增长率高达13.98%。
数字经济走在前列,时尚产业增长最快
八大重点产业表现不一
数字经济成长指数值最高,达到134.59点,其次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分别达到132.81点和129.79点。与2017年相比,成长指数值增长最快的是时尚产业,增长了8.29点,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了5.75点。旅游、金融、健康产业增长趋缓,成长指数值分别下降了4.74点、3.27点、0.51点。
不同模块指数增长情况出现分化
2018年八大产业的制度供给力指数大幅增加,平均达到了121.10点。与2017年相比,平均增加了13.48点,增幅远大于2015至2017年各年平均增加值(1.97点、2.70点、2.94点)。综合贡献力指数中,环保、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明显,分别比2017年增长14.03点、12.90点、10.48点,其中文化创意产业2017年比2016年下降5.62点,2018年逆势上扬达到139.37点。核心竞争力指数中,金融产业、数字经济增长最快,比2017年增长23.59点和12.13点。高端装备制造业、时尚产业的成长活跃度指数增长最多,同比增加21.54点、18.72点。
杭州、金华、宁波指数领跑浙江省,大都市圈城市平台引领创业创新的作用显著
杭州市、金华市和宁波市继续包揽前三位
地市 | 2018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 | 同比增长率 |
杭州市 | 135.30 | 7.13% |
宁波市 | 128.11 | 5.80% |
温州市 | 126.72 | 7.12% |
湖州市 | 124.96 | 5.50% |
嘉兴市 | 126.96 | 9.91% |
绍兴市 | 127.33 | 7.14% |
金华市 | 128.91 | 3.01% |
衢州市 | 125.96 | 4.54% |
舟山市 | 120.70 | 5.01% |
台州市 | 124.82 | 5.01% |
丽水市 | 126.15 | 5.25% |
2018年各地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及同比增速
杭州市连年稳居首位,2018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达到135.30点,同比增长7.13%;杭州的综合贡献力指数、核心竞争力指数分别以143.52点和138.10点继续领跑于其他地市。金华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位于第二位,2018年指数值为128.91点,同比增长3.01%;金华市成长活跃度指数以137.66点稳居首位;制度供给力指数从上年的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宁波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达128.11点,居于浙江省第三位;四大模块指数均有所上涨,综合贡献力指数与2017年相比由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成长活跃度指数超130点,在浙江省的排名上升了一位,仅次于金华市。
绍兴市、嘉兴市和温州市指数上涨显著
绍、嘉、温三地2018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分别为127.33点、126.96点和126.72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14%、9.91%和7.12%。绍兴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居浙江省第四位,成长活跃度指数同比增长率超10%,由2017年的第九位上升为浙江省第五。嘉兴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上涨最为显著,与2017年相比,在浙江省地市中增长最快,综合贡献力指数由2017年的十一位跃升为浙江省第六位,核心竞争力指数同比增加了11.14%,居于浙江省第四位。温州市的制度供给力指数表现优异,以126.59点居浙江省第二位。
丽水市、衢州市、湖州市表现不俗
指数值分别为126.15点、125.96点和124.96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25%、4.54%和5.50%。丽水市的制度供给力指数达到121.01点,居浙江省第六位,上升了两位。衢州市的综合贡献力指数以136.38点,位列第四位。湖州市的综合贡献力指数值超过140点,居于浙江省第二位,同比增长6.92%。
余杭、义乌、永康引领县(市、区)指数30强
县域特色经济厚植成长优势
成长指数 | 综合贡献力 | 核心竞争力 | 成长活跃度 | 制度供给力 | ||||||
序号 | 区域 | 指数值 | 区域 | 指数值 | 区域 | 指数值 | 区域 | 指数值 | 区域 | 指数值 |
1 | 余杭区 | 148.94 | 余杭区 | 174.23 | 滨江区 | 139.96 | 义乌市 | 163.99 | 龙湾区 | 136.26 |
2 | 义乌市 | 137.52 | 北仑区 | 152.57 | 西湖区 | 135.38 | 余杭区 | 157.65 | 江山市 | 134.45 |
3 | 永康市 | 136.13 | 宁海县 | 150.95 | 鄞州区 | 133.58 | 东阳市 | 151.26 | 莲都区 | 133.88 |
4 | 滨江区 | 134.14 | 义乌市 | 150.11 | 上虞区 | 128.32 | 临海市 | 148.69 | 永康市 | 132.55 |
5 | 乐清市 | 133.73 | 江北区 | 148.62 | 瓯海区 | 127.19 | 浦江县 | 147.89 | 温岭市 | 130.87 |
6 | 宁海县 | 133.64 | 临海市 | 147.72 | 永康市 | 126.90 | 金东区 | 147.80 | 德清县 | 129.02 |
7 | 北仑区 | 133.60 | 椒江区 | 147.46 | 长兴县 | 126.72 | 萧山区 | 147.03 | 衢江区 | 128.23 |
8 | 鄞州区 | 132.82 | 浦江县 | 144.78 | 诸暨市 | 126.14 | 永康市 | 142.27 | 乐清市 | 127.32 |
9 | 西湖区 | 132.12 | 奉化区 | 143.16 | 玉环市 | 125.86 | 普陀区 | 140.36 | 婺城区 | 126.47 |
10 | 奉化区 | 131.42 | 滨江区 | 143.09 | 北仑区 | 125.54 | 江干区 | 139.49 | 诸暨市 | 125.98 |
11 | 浦江县 | 131.36 | 鄞州区 | 142.60 | 宁海县 | 125.47 | 乐清市 | 139.44 | 瓯海区 | 125.96 |
12 | 临海市 | 130.85 | 德清县 | 142.24 | 嘉善县 | 125.05 | 龙泉市 | 138.12 | 瑞安市 | 125.90 |
13 | 鹿城区 | 130.51 | 西湖区 | 142.07 | 乐清市 | 124.83 | 奉化区 | 137.65 | 余杭区 | 125.89 |
14 | 江北区 | 130.16 | 海宁市 | 141.39 | 江山市 | 124.60 | 江北区 | 136.00 | 临海市 | 125.29 |
15 | 萧山区 | 130.04 | 永康市 | 141.06 | 吴兴区 | 124.26 | 莲都区 | 135.61 | 镇海区 | 125.20 |
16 | 瓯海区 | 129.58 | 南湖区 | 141.01 | 南浔区 | 124.06 | 瓯海区 | 135.50 | 江干区 | 124.62 |
17 | 龙湾区 | 129.09 | 金东区 | 140.65 | 余杭区 | 123.05 | 鹿城区 | 135.38 | 上虞区 | 123.92 |
18 | 上虞区 | 128.87 | 龙游县 | 140.14 | 温岭市 | 123.02 | 象山县 | 135.34 | 柯城区 | 122.97 |
19 | 江干区 | 128.81 | 鹿城区 | 140.00 | 瑞安市 | 122.74 | 平阳县 | 134.87 | 嵊州市 | 122.61 |
20 | 东阳市 | 128.75 | 乐清市 | 139.87 | 平阳县 | 122.61 | 龙湾区 | 133.98 | 东阳市 | 122.08 |
21 | 黄岩区 | 128.59 | 东阳市 | 138.54 | 慈溪市 | 121.94 | 宁海县 | 133.44 | 下城区 | 120.99 |
22 | 江山市 | 128.49 | 上城区 | 138.50 | 奉化区 | 121.69 | 桐乡市 | 133.15 | 桐乡市 | 120.09 |
23 | 诸暨市 | 128.22 | 苍南县 | 137.71 | 海曙区 | 121.53 | 苍南县 | 133.14 | 越城区 | 120.07 |
24 | 金东区 | 127.76 | 江干区 | 137.42 | 龙湾区 | 121.48 | 婺城区 | 133.00 | 普陀区 | 119.78 |
25 | 海宁市 | 127.29 | 柯城区 | 137.16 | 鹿城区 | 121.41 | 黄岩区 | 132.73 | 常山县 | 119.41 |
26 | 苍南县 | 126.73 | 黄岩区 | 137.09 | 海宁市 | 120.50 | 武义县 | 132.59 | 青田县 | 119.12 |
27 | 瑞安市 | 126.72 | 萧山区 | 136.75 | 黄岩区 | 120.48 | 上城区 | 132.48 | 鄞州区 | 118.86 |
28 | 南浔区 | 126.26 | 诸暨市 | 136.51 | 拱墅区 | 120.00 | 上虞区 | 131.13 | 长兴县 | 118.44 |
29 | 龙泉市 | 126.17 | 龙泉市 | 136.02 | 缙云县 | 119.16 | 越城区 | 130.16 | 鹿城区 | 118.00 |
30 | 平阳县 | 125.78 | 象山县 | 135.15 | 定海区 | 118.47 | 常山县 | 129.81 | 黄岩区 | 117.67 |
2018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及各模块指数30强区县
2018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县(市、区)前30强,分布在温州的有7个,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均有5个县(市、区)进入前30强。新进入浙江省30强的有:鹿城区、龙湾区、东阳市、金东区、苍南县、龙泉市和平阳县。特色经济、块状经济优势明显的区域成为小微企业成长的肥沃土壤。
2018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余杭区以148.94点,居于榜首,同比增长15.24%。义乌市、永康市仅次于余杭区,分列二、三位。滨江区、乐清市、宁海县、北仑区、鄞州区、西湖区、奉化区依次进入前十。
综合贡献力指数,余杭区依旧稳居高位,指数值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市、区),同比增长了17%。北仑区、宁海县、义乌市综合贡献力指数均超150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22%、18.21%和14.35%。江北区、临海市、椒江区、浦江县、奉化区和滨江区表现不俗,位于前十。
核心竞争力指数,滨江区、西湖区、鄞州区占据前三位,指数值均超130点。进入前十的依次为上虞区、瓯海区、永康市、长兴县、诸暨市、玉环市和北仑区。
成长活跃度指数,义乌市、余杭区保持着2017年的态势继续稳占前列。接下来依次是东阳市、临海市、浦江县、金东区、萧山区、永康市、普陀区和江干区,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44%、15.75%、17.66%、16.34%、10.29%、14.08%、22.94%和4.44%,其中普陀区进步较大。
制度供给力指数,龙湾区从2017年的第二十位,跃升为首位,较2017年指数值增加了25.92点。其次为江山市、莲都区、永康市,分别排二、三、四位。温岭市、德清县、衢江区、乐清市、婺城区和诸暨市依次为五到十位。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数字经济引领成长。2018年,浙江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持续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政策助推下数字经济产业主体迅猛增加,浙江省全年新设数字经济产业小微企业3.2万家,同比增长32.2%,小微企业总数达到14.5万家,占浙江省小微企业总数的8.9%,带动就业99.1万人。2018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达2.3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9.26%,占GDP的比重达41.5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4位。数字经济产业小微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指数达到135.13点,同比增长91.99%;技术人才(含高技)比重指数同比上涨了21.89%;科技投入占比指数达到109.35点,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20.76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改造加速。2018年以来,浙江省各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十大传统制造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注销小微企业6505家,新设小微企业1.6万家,累计达到17.3万家,同比增加6.5%。2018年淘汰企业落后产能1733家、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36179家、处置僵尸企业393家。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利润增长7.2%,高于规上工业1.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8%。据样本数据统计,2018年浙江省十大传统制造业小微企业平均盈利面达到78.17%,其中造纸和橡胶塑料制品业平均盈利面均超80%,排前两位。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科技投入强度加大。2018年,科创资源进一步向小微企业集聚。浙江省小微企业科技投入占比指数达到128.35点,同比上涨了9.07%,较2015年增长16.82%;浙江省全年发放创新券金额11.44亿元,同比增长91.62%,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标准和质量提升活动306次,小微企业享受开放实验室服务7.6万批次。台州市、宁波市、杭州市科技投入占比指数位列浙江省前三,分别为167.60点、161.66点和149.52点;高端装备业、健康和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投入占比指数表现突出,分别为131.81点、126.96点和121.51点。
新产品产值占比大幅增加。浙江省小微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比指数高达148.45点,与2015年相比增长36.67%。绍兴市、温州市和杭州市位列前三甲,指数分别为155.97点、154.07点和153.49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82%、27.42%和9.77%;八大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和时尚产业排前两位,新产品产值占比指数分别为181.06点、178.48点和166.99点。
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稳步上升。小微企业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指数达140.97点,同比上涨6.50%。嘉兴市、杭州市指数值均超160点,较2015年分别增长44.65%和24.56%。金融、旅游和健康位于前三,其中金融业表现最为突出,拥有专利、商标、品牌数指数的同比增长率高达120.45%。
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加速
小微园区、特色小镇建设加快。近年来,在浙江省各级各部门推动下,浙江省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建设热情高涨,浙江省各地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建设,再创块状经济和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新优势。2018年浙江省新增小微企业园222个,入驻企业6300多家,累计小微企业园已达703个,入驻企业共3.77万家。数据显示,浙江共有22个特色小镇进入全国50强榜单,占比44%,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带动要素集聚,例如南湖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入驻企业已分别达到5224家、4591家、3080家,杭州滨江区互联网小镇吸纳就业人数77069人。
众创空间成为新型创业集聚平台。小微企业集聚孵化平台进一步拓展。到2018年底,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67个,比上年新增31个;共有各类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69家,入驻企业6470家,平均每家企业享受面积264平方米,同比增加6.8%。创新型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新认定科技型小微企业9736家,同比增加20.7%,新纳入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计划小微企业53家,累积达到303家。
“质量引领”效益提升
营业收入明显增加。2018年,浙江省小微企业营业收入指数为124.33点,较2017年上涨10.63%。营业收入指数前三的地市是:(1)杭州市,151.82点。(2)舟山市,148.74点。(3)衢州市,130.51点。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健康产业营业收入指数分别为:165.65点、152.97点和147.14点,居前三位。同时,浙江省小微企业资产总额指数显著上涨,同比增长12.67%。资产总额指数排名前三的地市为:(1)宁波市,147.03点。(2)嘉兴市,129.59点。(3)温州市,127.35点。数字经济、时尚、健康产业分别以指数值165.03点、135.70点和135.15点居于产业前三名。
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反映小微企业总体经营效益的利税总额指标持续向好,浙江省小微企业利税总额指数为112.57点,同比上涨3.72%。利税总额指数前三的地市:(1)湖州市,147.42点。(2)绍兴市,134.17点。(3)舟山市,133.59点。利税总额指数排名前三的产业分别是旅游、高端装备制造、健康产业,指数值分别为144.29点、141.44点和141.31点。
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018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由2017年的39.83万元/人提高到43.90万元/人。
政策获得感显著增强
“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力提升政策获得感。2018年,浙江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次办成”,100%的事项实现网上办理,63.6%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标准地”出让占省级以上平台新批工业用地的80.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常态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9.8%,亩均增加值增长7.4%。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省市县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制度供给加力,满意度显著提高。浙江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主体“量”“质”双提升成效显著,群众真正获得商事制度改革红利。2018年小微企业制度供给力指数增长迅速,政策环境和制度供给测评项目得分全面提高,表明小微企业制度供给满意度、政策获得感日益增强。八项主观测评指标中,“政府机构办事效率”连续五年得分居首位,2018年综合得分8.58分,较2017年的7.98分,增长了7.43%。“对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的满意程度”和“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的感受”仅次于“政府机构办事效率”,分别处于第二、三位,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1.82%、8.70%。“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满意度得分同比增速最快,达到13.98%。
大湾区成为小微企业发展新引擎
2018年,为了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包括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的浙江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大湾区。大湾区的建设,为浙江小微企业发展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场域。
新设企业连续攀升。2018年浙江大湾区小微企业注册资本达144438亿元,与2017年相比上涨了39.62%。新增小微企业约29万家,新增就业人数1187多万人,分别占浙江省的80.37%和86.46%。大湾区中,宁波市、杭州市两地的新设小微企业数最高,分别为71128家、65769家,分别占浙江省的19.29%和17.84%。温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的新设小微企业数分别为:34157家、22917家、28591家、28640家、10514家、34610家。
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浙江省全年实现“个转企”27529家,企业占所有市场主体的比例由2017年末的33.1%提高至34.31%。新增小升规企业6148家、股份制公司2436家、上市公司28家,浙江股交中心新增挂牌小微企业1363家。2018年末大湾区在册小微企业中,三次产业占比依次为1.14%、30.77%和68.09%。在册小微企业中服务业占比达62.56%,新设小微企业中服务业占比达72.26%。八大产业加速发展,2018年在册小微企业中八大产业占27.24%,新设小微企业中八大产业占22.85%。2018全年八大产业小微企业带动就业670余万人,同比增长24.30%。(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