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李国成 张律 鲁利军)“权健”等事件暴露出保健品行业广泛存在着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一系列顽疾,针对中老年人的保健品会销更是利用虚构专家、打造概念、夸大功效等手段,用一份份天价的“保健品”肆无忌惮地侵蚀着老百姓的健康和财产。“保健”乱象正在演变成一道复杂的社会综合治理难题。如何有效推动治理工作,构建共治、共管、共建的社会治理体系,守护群众的消费安全成为了“保健”乱象治理的重要课题。
去年12月以来,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局指导下,拱墅区首创以“深化基层治理”为抓手,以保“健品会销清零”行动为突破口,引入城市管理云共治手段探索开展“保健”乱象的全方位治理,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截止目前,拱墅全区共挤压会销点29处,对8家单位予以立案查处,目前已结案4起、罚没款36.97万元,为消费者追回购货款13万余元。与宾馆饭店签订自律承诺书百余份,在小河街道试点对接了城市眼云共治平台,发放各类宣传品1万余份,并利用横幅、电子屏、微电影等方式进行了全覆盖的宣传。
找准问题症结
保健品会销乱象涉及到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经销企业、会销组织者、场地提供方和深陷其中的参与者,为了打好部门、街道、社区及家庭有效配合的组合拳,该区首创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手段,积极实现“保健”乱象的多元化治理。让市场监管部门从原先“猫抓老鼠”式的单打独斗监管模式中“后退半步”,将监管的阵营扩大到区市场监管局、属地市场监管所、属地街道、社区及相关的部门单位。
同时,在共治共管中“前进半步”,实施拱墅区“保健品会销清零”专项行动,明确各成员在保健品会销乱象整治中的角色划分,量化部门、街道、社区等单位的工作任务,建立了“保健”乱象治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由于保健品会销骗局大多发生于人员容易聚集且相对的隐蔽的宾馆、写字楼等场所,该区以各属地街道为基本单位搭建“保健”乱象治理的具体架构,通过配置社区网格员和食品安全信息员,让街道所属社区网格员充当起第一线的“侦察员”,全方位的摸排辖区内可能存在保健品会销行为的宾馆、饭店、写字楼及沿街店铺等场所,发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向属地的市场监管所通报并进行处置。同时,发挥社区网格作为“通讯站”的作用,以个别宣讲、会议宣传、手册发放等方式进到群众家中、来到群众身边,将“保健”乱象的危害、“保健”消费的常识、“保健”法规的内容传导到最后一站。
保健品会销骗局在局部地区得以长期存在,往往是利用街道、社区及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空挡,受害群众反应上当受骗以后往往已经人去楼空。该区以“保健品会销清零”行动实施细则为依据,明确由属地街道及社区承担宣传、摸排、报告及协助处置职责,市场监管局及属地市场监管所承担监管队伍培训、违法行为处理、监管行动协调职责。将发生保健品会销行为未及时处置、发现保健品违法行为未及时处理、辖区内出现保健品重大舆情等情况列为重要否定项计入年度基层治理考核总分,确保“保健”乱象治理职责落到实处。
重塑监管模式
拱墅区通过“健品会销清零”行动构建的“保健”乱象多元共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过去部门单一化监管带来的系列问题。年初以来共发生保健品投诉举报98起,与去年全年发生量266件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通过全覆盖、精准化治理,最大幅度地压缩“保健”乱象生存空间,综合监管效率大幅提高。
借用专家讲座、名医体检等噱头肆无忌惮地夸大其辞、推销产品是保健品会销骗局惯用的伎俩。因场所隐蔽且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单靠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和投诉举报往往难以发现。社区网格员、食品安全信息员贴近保健品会销易发的宾馆、饭店、写字楼及沿街店铺等场所,容易发现这些场所人员聚集的苗头,通过初步判断认为存在问题,可以及时向属地的市场监管所通报并得到处置。在接到社区网格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的情况通报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安排执法力量赶赴现场对具体情况进行研判并做出处置,对现场发现明确违法行为的固定相关证据按照规定予以立案调查,对现场情况存疑但证据不确凿的可以先行采取就地法规政策常识宣讲的方式,对可能存在的违法会销行为进行干扰。同时,对确定为疑似会销场所的,由街道、社区安排人员进行蹲点巡防,进而挤压其生存空间。
试点还通过“城市眼云共治”场景深化项目,设置功能模块、列明项目清单、明确处置流程,对可疑场所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控处置。该项目可实现对进入可疑场所的人员数量、年龄状况等情况开展实时动态监测,构成疑似情况的将在第一时间触发报警系统并联动到市场监管及公安等部门快速予以处置,利用高科技手段弥补人工实时监管存在的人员力量不足。
坚持共建原则
该区在探索“保健”乱象多元治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前期的尝试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已逐步将初期市场监管部门、街道、社区的小范围联动转向建立由公安、民政、旅游等多部门大范围配合的协调机制,稳步扩大共治共管共建的覆盖面。以市场监管部门、街道、社区的联动配合为试点,不断完善“保健”乱象多元共治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以各部门“优势资源”为依托形成了可操作、可复制的监管经验,逐步从“三部门”初级版扩展到公安、民政、旅游等多部门参与的升级版。
结合“保健”类欺诈的高发人群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大额的“保健”会销往往发生在旅行途中这一重要特点,该区充分利用民政部门熟悉老年人及养老机构、旅游部门与旅游社联系紧密等特点,发挥多元共治的跨部门协作优势,努力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治理的转变。此外,综合运用媒体宣传、活动宣讲、手册提示、家庭参与等手段着力提高社会参与度,以综合治理手段结合科技运用打一场“保健”乱象治理的“人民战争”。
下一步,拱墅区还将拓宽整治工作参与度,争取在宾馆饭店业试点开展会销违法企业及个人的黑名单制度,争取在旅游行业试点建立“老龄团”备案制度和旅行全过程记录制度。增强整治工作创新力。进一步扩大试点通过“城市眼云共治”场景深化项目监管。探索构建长效治理体系,在前期摸索试点的基础上以重大案件的查办为切入点,提高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让失信者难立足、难跨界、难隐身,形成具有拱墅特点的长效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