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南京全面试点“电梯智慧监管”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1-04-16 15:08:38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电梯安全关乎百姓民生,保障每个人的乘梯安全至关重要。南京入选全国首批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城市,已率先进入智慧治理新阶段。

image.png

4月1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党组成员梁华出席,并结合《2020年南京市电梯质量安全报告》,电梯质量安全总体状况及智慧监管工作推进情况。

电梯总量超11万,安全状况保持稳定

2020年底,南京市各类电梯总量达116175台,新安装电梯10169台。品牌电梯成为市场主导,七个品牌电梯市场占有率达62.7%。全市三星级以上电梯维护保养企业77家,市场占有率超7成。全年未发生电梯安全责任事故,电梯安全状况保持稳定。

image.pngimage.png

总量持续增长,困人故障率却在平稳下降,全市电梯月均困人故障率比2019年下降19.23%。经分析,在导致电梯困人故障的主要原因中,生活垃圾、装修垃圾导致层轿门卡阻,野蛮搬运导致层轿门变形等人为原因位居第一,占比33.42%;其次是停电、高温或雨雪天气等外部原因,占比26.13%。

全市电梯检验一次合格率89.2%,检验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垂直电梯井道围壁、层门门套周边未完全封闭,底坑渗水或积水,机房通道、机房门设置不符合要求等;自动扶梯出入口区域固定护栏、防护挡板设置不符合要求,阻挡、防爬、防夹等装置设置不符合要求等。这些问题均已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完毕。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南京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电梯安全保障措施,科学指导电梯日常消毒、物联网远程维保、应急救援等工作,有力保障了医院、隔离点、超市、交通枢纽等抗疫一线单位和群众生活必需场所电梯使用安全;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通企业线上咨询服务和电梯检验绿色通道,市场监管系统直属检验机构为653家企业减免电梯检验费用67.41万元。 

电梯智慧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大数据“盯安全”。2020年底,物联网远程监测电梯11073台,按需维保试点电梯6494台;建立高层电梯故障分析模型,纳入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从电梯使用场所、行政区域、困人故障原因、困人时间段、使用年限、不同层站电梯困人率等维度,对电梯安全状况开展深度分析,为精准监管提供支持。

信息公开“比质量”。建立电梯维保质量评价体系和结果公示系统,构建“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故障起数、按需维保最大周期执行率、百台电梯检验不合格项数、物联网在线率”五项维保质量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在“南京电梯”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有效促进电梯维保市场优胜劣汰。连续七年发布电梯质量安全白皮书,实行维保单位星级升降动态管理,为电梯使用单位和业主提供参考。

多元共治“提效率”。将南京智慧电梯平台与南京市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强化数据分析应用,瞄定故障率高、困人率高的电梯和维保单位开展核查跟踪,保持人员密集场所及高层建筑电梯登记注册率、定检率、人员配备率“三个100%”;深挖保险第三方服务功能,由保险公司聘请专业队伍进行维保质量专项抽查,结果纳入维保单位星级评定考核。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理电梯类行政处罚案件130件,涉及电梯维护保养企业46件、电梯使用单位84件。

惠民便民“办实事”。优化“保险+服务”,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覆盖率达到93.1%,在全国率先实现住宅小区100%覆盖。电梯困人理赔实现应急处置环节主动提示、申请至赔付线上全流程办理。积极响应群众诉求,梳理总结政务服务热线受理的电梯诉求工单,排查高频率诉求的问题、单位和设备,纳入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检查重点,约谈诉求较多单位负责人。2020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12315”热线受理电梯类投诉举报诉求421件,均得到快速妥善处理。积极开展老旧电梯安全技术评价,全年共完成老旧电梯评价110台。

2021年,南京全面建设国家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城市,深入推进电梯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撑、社会发挥监督作用的治理模式,深化电梯智慧监管,提升电梯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 

建设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96333”电梯应急处置体系。全面推广“物联网+按需维保”模式,至2021年底力争实现全市按需维保试点电梯达3万台。加大电梯相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发挥“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作用,结合星级评定工作,针对2020年困人故障率较高、检验一次不合格率较高等电梯维保单位加强监督检查,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进“保险+服务”模式,电梯保险覆盖率巩固在92%以上。持续保持人员密集场所和高层建筑的电梯登记注册率、定检率、人员配备率“三个100%”。

强化法规标准引领。配合修订完善《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配套出台政策文件,研究编制地方标准,提升民生“温度”。开展电梯安全治理示范小区培育、电梯安全进社区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民生保障服务措施,提升市民乘坐电梯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供稿: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