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实践”活力飞扬——福建厦门海沧区构建“大标准”工作格局成效显著

中国质量报
2023-12-21 14:22:01

“海沧实践”活力飞扬

——福建厦门海沧区构建“大标准”工作格局成效显著

□ 杨文娴 蒋诗晴 本报记者 江 岱

“我司在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2820系列国际标准里对楼宇对讲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运营、维护等给出了统一的规范和指导。该标准对全球楼宇对讲产品企业起到了规范引导作用。”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标准与质量总监陈平谈及参与楼宇对讲产品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编制工作时颇有些自豪。同时,他也表示,因为有了海沧区标准化发展外部环境,企业才有了标准化发展动力。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早在2011年就建成厦门市首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标准化战略助力海沧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连续3年稳居厦门市前列。2022年,海沧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经济在该市继续领跑,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充分显现。

“海沧区历来重视标准化工作,注重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标准引领实现新提升。”海沧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谈及标准化发展环境时表示,海沧区构建质量强区和标准化一体推进战略整体,聚力制度建设、政策赋能、试点先行,形成由政府直接领导、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有效协同的“大标准”工作格局。

2021年以来,海沧区标准化奖励资金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企业累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达517项,作为主导或主要起草单位的标准超过半数,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其中,国际标准在2016年实现零的突破,到2022年增长到15项,占全市比重高达55.5%;参与制修订的国家标准范围从电子、食品等传统领域逐步覆盖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海沧区还探索多点开发、全域培育的模式,有序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建成或在建的国家级各类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1个,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有效促进了各行业标准化生产、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海沧区还注重对规上制造业企业开展标准化现状及发展需求调研,累计调研320家规上企业。海沧区市场监管部门因情施策,制定细化分类指导、靶向帮扶工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制定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标准,推动中小微企业筑牢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基础,打出标准化助企惠企“组合拳”。

厦门雅瑞实业有限公司正是在海沧区市场监管部门“量体裁衣”帮扶下,实现了标准化工作和精益质量管理上的突破。据该公司供应链副总裁范立群介绍,海沧区市场监管局为企业派驻“标准特派员”,在防蓝光眼镜还没有专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时候,指导企业制修订《防蓝光眼镜》企业标准,使得该公司的产品能顺利打开市场。

狄耐克公司也因为海沧区市场监管部门的推动,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设置了标准化总监、标准技术工程师等专职人员,参与制定国际标准7项,获得中国创新标准贡献奖一等奖、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二等奖等荣誉。今年,该企业还获评首批福建省级标准创新型民营企业试点,成为2023年福建省民营经济标准创新优秀企业。标准化战略为狄耐克公司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海沧区标准化工作的目标是既要提升企业话语权又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海沧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对标准化工作赋能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速冻食品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扶持下,该公司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制修订90余项,其中54项已完成并发布。该公司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研制首项由我国主持完成的水产领域国际标准《冷冻鱼糜》正式发布,实现了我国主导制定水产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助力我国优势水产品“走出去”。

“海沧土笋冻”是闽南传统风味小吃。由于土笋冻产品存在标准空缺,土笋冻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规范土笋冻小作坊的生产加工行为,海沧区市场监管局协调推动厦门老字号协会制定福建省首个小作坊食品安全团体标准——《厦门特色食品 土笋冻》,该标准已立项申请福建省地方标准。同时,积极打造集特色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一体的小作坊品牌,辖区3家小作坊被评为厦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示范点。其中,金三都土笋冻店还入选厦门首批“十佳食品小作坊”。自规范提升以来,金三都土笋冻店年产值翻了两番。

此外,海沧区还坚持把凝聚共识贯穿于标准工作全过程,各部门争做企业“贴心人”,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提供“线上+线下”标准化综合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研制指导、标准体系构建等帮扶;开展“直播带策”,举办中小微企业座谈会、金融益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企业在项目建设、政策兑现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

海沧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推动标准化全面融入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实现标准全覆盖,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更多体现厦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标准,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水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