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度多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 特殊膳食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与上年持平

中国质量报
2024-01-16 14:06:46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度多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

特殊膳食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与上年持平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实习记者 刘松瑶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讲究,再到追求吃得健康,特殊膳食食品这类针对具有特殊生理或病理需求的人群、专门研发和生产的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2023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关注特殊膳食食品质量安全,强化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督检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特殊膳食食品的质量安全,并发布了一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和第三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2023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共计对特殊膳食食品抽检样品2371批次,不合格样品21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0.89%。2023年第三季度,市场监管总局共计对特殊膳食食品抽检样品1940批次,不合格样品7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0.36%,不合格率均保持在1%以下。基本与2022年度整体0.36%的监督抽检不合格率持平。

作为特殊类别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几乎是每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必然涉及的品类,其抽检涉及的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微生物污染问题,比如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E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质量指标与标签标示值不符问题,比如钠含量、维生素C含量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等。

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来看,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特殊膳食食品涉及的不合格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西、新疆、上海、黑龙江、山西、广东等地,同时,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已责令相关地区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产品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

从具体抽检情况来看,2023年1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两批次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江西省南昌贝乐利实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江西培康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恩仕有机米粉(铁锌钙配方,高铁原味)维生素A含量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标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彩贝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核桃仁补充营养奶米粉钠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2月24日发布的《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1批次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四川孩子王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日月大道一段店销售的、标称上海方广食品有限公司委托江苏省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原味营养面,其中维生素A含量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4月4日发布的《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特殊膳食食品全部合格;5月26日发布的《关于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特殊膳食食品全部合格;8月2日发布的《关于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1批次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标称上海仁良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湖北省武汉格林恒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孕全素 孕妇专用营养素的铁、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胆碱和钙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11月3日发布的《关于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特殊膳食食品全部合格;12月1日发布的《关于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3批次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标称上海仁良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湖北省武汉格林恒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全素 产妇专用营养素中硒、维生素A、二十二碳六烯酸、胆碱、钙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称黑龙江省哈尔滨苏雪食品有限公司委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德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营养彩面(猪肝菠菜)中铁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称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谷之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畅贝乐TM营养小米粉 钙·铁·锌中叶酸含量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12月29日发布的《关于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两批次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标称每一(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江西傲龙优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姥姥的稻田®婴幼儿益生菌配方米粉(高铁)中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称广东省深圳仙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安徽致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皇室仙草仙草汤(特殊膳食)中维生素C含量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

据市场监管总局去年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检出不合格的特殊膳食食品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维生素C、维生素A、钙、铁质量指标不达标;质量指标与标签标示值不符。这些质量问题很难直观感受到,但却直接影响特殊膳食食品的质量和食用效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比如,维生素C是人体内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长期严重缺乏可能导致坏血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中规定,运动营养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以每日计)应在15mg—100mg范围内,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中规定,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运动营养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损失。

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是指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及维生素A原,是人类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也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缺乏可能引起夜盲症、干眼症等眼部症状,还可能会导致食欲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可能造成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GB 31601-2015)中规定,乳母营养补充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以每日计)应在400—1200μg范围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中规定,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范围为18—54μgRE/100kJ。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损失;还可能是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钙维持人体神经和肌肉活动、促进细胞信息传递,钙缺乏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过量摄入也可能产生高钙血症等不良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GB 31601-2015)中规定,乳母营养补充食品中钙含量(以每日计)应在300—800mg范围内。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中钙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长期铁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体内铁缺乏或导致缺铁性贫血,影响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中规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铁含量应在0.25—0.50mg/100kJ范围内。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铁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

特殊膳食食品小科普

特殊膳食食品包括哪些?应该符合哪些标准要求?进口时应满足哪些条件?这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青岛海关曾就此进行过消费科普。

什么是特殊膳食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特殊膳食用食品是指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这类食品的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特殊膳食食品的类别有哪些

主要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及除上述类别外的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等4大类。

特殊膳食食品有哪些标准要求

为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特殊膳食食品应符合《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等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特殊膳食食品标签要求

在关注质量安全的同时,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在选择购买时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品,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标签标示基本要求。标签除应符合一般食品标示的基本要求外,不应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应符合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相应产品标准中标签、说明书的有关规定;不应对0~6月龄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必需成分进行含量声称和功能声称。

2、强制标示内容。标签的标示内容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中相应条款的要求,注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本报记者张文礼 实习记者刘松瑶 整理)

《中国质量报》【热点食品抽检盘点】

(责任编辑: 水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