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精”促“三新”
浙江杭州临安区持续推动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骆宇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市场监管局通过靶向监管、品牌建设、文化赋能,坚持以“三精”促“三新”,持续推动辖区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该区新增阳光食品作坊14家,“浙食链”作坊端上链产品182批次。
精准靶向监管,推动治理新成效。临安区市场监管局以有感服务为前提,细化“事前指导”,帮助食品小作坊合理规划工艺流程、设施布局;以无感监管为导向,优化“事后监管”,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证后核查,确保食品小作坊合法合规。该局加强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指导帮扶问题作坊整改,提升产品质量。此外,还推进食品小作坊数字化追溯管理,指导小作坊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原料采购、食品生产加工等数据录入“浙食链”系统,力求“源头可溯、过程可查、去向可追”。
精致品牌建设,淬炼示范新成色。该局推进食品小作坊建成“阳光食品作坊”,实现经营资质透明化、车间布局合理化、操作流程阳光化、经营管理规范化;督促企业规范产品标签,有效减少作坊标签类投诉举报,推动有条件食品小作坊打造特色食品标签,促进产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鼓励食品小作坊申报非遗传承人、共富工坊等,通过美食节、共富市集扩大知晓度。
精细文化赋能,开拓共富新路径。该局加大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扶持力度,派工作人员进入食品生产作坊解读政策;在偏远地区增设检验检测受理窗口和商事登记窗口,满足食品小作坊政务服务需求;推行“作坊+村集体”集聚发展,实现定点加工、基地在村、增收在户;鼓励村民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作坊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加强与文化旅游体育部门协同联动,结合季节、节庆等开展宣传,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食品文化、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
《中国质量报》